更新时间:2023-04-02 16:22
袁其微, 1927年生,河北徐水人。原名袁秉圻,字若无,号似空,别号四空居士,斋号铁砚斋。当代著名书法家兼书法教育家、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老年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顾问。
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过国内外举办的各种书法展,并被广泛收藏。1988年日本成田山新胜寺开基1050周年时,袁老先生曾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到日本访问并参加了有关的书法展览开幕式,2000年秋,在兰州举办的个人书法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袁老先生对书法理论研究颇深,已正式发表的《书道微言》(文言体)、《八分清源》和《书法四性》等都受到当代书坛爱好者的好评。2002年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作品篆隶多追求朴厚自然,行草追求清和雅逸,小字行书尤为方家所珍,被誉为道心圆融之妙品。出版《八分清源》、《书法四性》、《书道微言》等理论著述,多次举办书法展。曾赴日本、马来西亚等地进行书法交流活动。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质朴、自然。他的行书,初观时平平常常,说不上感动,再读时心灵受到震撼,渐而波翻浪涌起来。于撇捺顿挫之间,笔墨的神韵熠熠闪动。我曾多次细读他的书法,如行书“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草书奔腾不羁、恣肆横流,隶书“履险如夷”,篆书“尊师敬道”。于大气中又见飘逸,于柔韧中又见刚劲,形体多变,风格多样,令人叹绝。我想,他是怎样修炼方达此步的呢?在他的书法集后记中,我终于找到了准确的答案。“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像八间之迭起,感会无方的化境。”“兼工诸体较之专精一体往往更难于形成个人风格,但却又是破体和形成个人风格面目的有利条件,惟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我认为个人风格固应异于前人,但又应在离合之间,所谓,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虽似曾相识,细察之却非。”这也许是他“怀百家之长,扬己之长”的结果。他的作品或书名篇警句,或是自作诗词。索者旁立,他则信手拈来。一日,我恳请长卷。他展纸握笔,一口气书得《归去来辞》。三百五十余字,十余米长,叫人在赞叹他的行书丽字之余,更为他超人的记忆及雄厚的文学功底所折服。1986年退休后,他专心钻研书法理论,先后著有《书道微言》、《八分清源》、《书法四胜》等论著。
1988年,启功先生当选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他的郑重提议下,李志敏先生当选为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任评审委员会主任,柳倩、蓝玉崧、谷溪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卜希阳、尹瘦石、吴未淳、欧阳中石、秦公、袁其微、徐焕荣、康殷为评审委员。
袁先生1949年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为革命干部学校培训过五期学员。当时很多民主人士都在那里学习过马列主义。史树青先生从历史博物馆去干校学习,两人相识并成为至交。解放后,袁其微先生到干校教研室工作。当时经常去讲课的都是些著名学者如吴玉章、胡乔木等等。那个学校就是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革命干校办了五期后,一部分人去参加抗美援朝,一部分人分到人大教书,袁其微先生和其他一部分人被分去搞三反五反运动。1953年被八区政府(北京宣武区)选去做文教干部,然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79年袁其微先生参加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和萧劳、刘宗继、傅察庄静、张伯驹等人一起被选为社委。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一共办过五所学校,加上分校的学生当时在校生有上万人。到1983年,由于办学非常成功,书画研究社的会员也达到了2000人的规模。袁其微先生也乐此不疲的给这些学员传授书法基础和理论。由于没有校舍,借用37中的房子来完成教学,书画研究社后来又办过冰河学校,很多学员现在都相当有名气了。由于当时中国书协也在筹备建校的事情,请袁先生去帮忙,并被借调到中国书法杂志去当编辑。于是他一边教学一边给杂志编稿子。并因为书法理论和书法成就的卓越而成为中国书协的第一期会员。
八十年代初,中国书法发展迅速,但书法教师奇缺。北京宣武区教委委托袁其微先生做师资培训工作,两年中不但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书法骨干教师,还在他指导下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小学书法教材,并先后在北京十个区县长期使用。
说起这些往事,袁老似乎又回到当年忙碌的年代,站在三尺讲台,挥汗如雨的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先生的学生早已遍布四海,而他也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书坛元老。
作为中国书协第一期的会员,先生的资历和学识固然是后辈所不能及。他的书法承袭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藉着我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积淀。
品他的字,题材有两种,一是名篇警句,二是自作诗词。诸如古代名篇名作,唐宋诗词,索者旁立,自可信手拈来。老人平生最爱写字和研习书法理论,直到今天,老人还是笔耕不止。早些年老人写书以行草为主,年岁渐长后对篆隶也颇有研究。他的行草追求清和雅逸,小字行书尤为方家所珍,被誉为道心圆融之妙品。近年篆隶创做更接近朴厚自然,把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有味。2005年启功先生为其题写书名的《袁其微书法作品选》出版,此书收录了老人近年部分佳作,各种书体均有独特韵味,大气中又见飘逸,于柔韧中又见刚劲,形体多变,读来意味无穷,是书家难得之学习佳品。如书中篆书“博古通今”四字,气韵稳如沉石,有古风缤纷之象;如为北京白云观题写的匾额“云华仙馆”,笔力雄浑,蕴涵道家飘逸之灵气……
袁老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还兼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1986年退休后,袁先生专心钻研书法理论,他主张书法为时代立言,学古而不泥古。现今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书法。这在他的《书道微言》、《八分清源》、《书法四胜》等著作中都有充分的论述。为了宏扬书法艺术,传承中国文化精华,老人曾登上首都十三所大学讲堂讲述书法,并曾无数次被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邀请去传授书法理论,他的书法流溢出的“雅、正、清、和”之气,不但被书界品评赞许,书人合一之道更是后辈学习的楷模。经历书法界几十年的风雨潮雾,但他却从无铜锈之气,更不去张扬自己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对于一个名利皆无超凡脱俗的老人来说,书法不是他谋生的手段而是他孜孜为其奋斗的事业,也难怪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这在今天的书画界,真是难能可贵!
老人清瘦干练,衣着随和,不尝酒烟,惟双手抚膝打坐是他的业余爱好。这是他曾到北京的白云观修炼二年后所得的功法。古稀之人别无所求,就是通过书法,立德行善。留给儿女的没有百万家财,倒是墨纸一堆,满室清香。
今日拜会,临分别之际老人竟铺纸研磨,随手写了一副对联送我这小辈:“烟波浩荡摇空碧,楼阁参差倚夕阳”,对联铺在地上,墨香萦绕书屋。虽只十四丽字,但老人书法功力及谦和为人已力透纸背,不得不让人折服和感叹。
分手时,和老人一起下楼,从书画工作室到老人的住处大约有几百米远,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老人亲切的表情让我始终不能忘怀。他的步履稳健轻巧,透着一股道家的仙气,感觉像先生的字,古朴中透着清朗秀逸的韵味。真是人如字,字如人,人如心,质朴、自然大方之气扑面而来。
作品润格:
20000元/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