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30 12:50
袁寨古民居,俗称袁世凯旧居,又称袁氏故里,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东南约17千米处王明口乡袁寨村。
清咸丰七年(1857年),袁氏家族奠基人袁甲三(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以巨资购买石氏庄园,历时四年,建成大型防御寨堡。
袁世凯少年在袁寨古民居生活到7岁,后随嗣父袁保庆、叔父袁保恒等在外学习,及长入仕为官,一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回乡殡葬生母刘氏,每次回来都住在这里。
袁寨古民居中组院落,由袁世凯堂兄袁世襄建修,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前后。
2017年10月31日至2018年4月20日,袁寨古民居进行文物本体维修。
袁寨古民居占地约270亩,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约1800米长、十多米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现保存住宅楼房有13座,计72间。袁寨古民居是中国清末一座建造典型的“防御寨堡”。
东组院落
袁寨古民居东组院落,为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在明代石氏庄园的基础上修建居住,分前中后三进院落,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前院为客厅,又称“荣誉院”,中院和后院为袁家家眷居住。其中,现存后院堂楼为明代石氏庄园遗存建筑,为硬山式二层楼阁。后院左厢房原为袁氏子弟的课堂。古民居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上,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四角桃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后院主楼梁枋上墨书“大清(红字)同治二年岁次癸亥廿一宅主袁甲山(红字)重修,木泥作邢东美、刘桢重修。”
中组院落
中组院落,由袁世凯堂兄袁世襄建修,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前后,现存腰楼上下各3间,二楼梁枋上书“中华民国十二年年岁次癸亥喜月吉日,宅主袁世襄建修,木泥作邢东美、刘桢重修。”
西组院落
西组院落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修建居住,在三组院落中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整,分前中后三进院,总面积约3040平方米。尚存前院西屋3间、客厅5间,中院东、西屋各3间,主楼上下各5间。后院东、西屋各3间,主楼上下各5间。组院西门与花园相连,花园内有假山、水池和凉亭等建筑,皆不存。前院现为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展厅,介绍了夫妻两人对于物理科学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中院的右侧房间内为袁氏家族介绍以及袁世凯墓地模型。
袁寨古民居文物遗存为清代的文物,铜镜、石刻、青花瓷高台灯、镂空雕戒指、镶水晶眼镜盒、玛瑙花银簪、景泰蓝珊瑚玉耳环等。
相关人物
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袁寨古民居是一处具有典型地方建筑特点的防御性寨堡式庄园建筑群,保留有几十间清代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袁寨古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寨古民居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东南约17千米处王明口乡袁寨村。
自驾:自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袁寨古民居,路程约21.3千米,用时约3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