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34

袭(拼音:x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内衣,后引申为重叠、重复、承袭等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西周金文及籀文所见从衣,龖声。 《说文》小篆从衣,龖省声。汉代以降承袭省声写法,或下形上省声,或外形内省声。楷书以下形上省声结体。楷书简体把省声“龙”写作“龙”。本义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内衣。《说文》:“袭,左衽袍。”朱骏声通训定声:“凡殓死者,左衽不纽。”段玉裁注:“袍,亵衣也。”又表示给死者穿衣。《释名·释丧制》:“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由以衣周匝覆之引申为衣上加衣。《礼记·内则》“寒不敢袭”,郑玄注:“重衣。”由此又引申为重叠、重复、承袭等义。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左衽袍。从衣,龖省声。𧟟,籒文袭不省。似入切〖注〗㦻、褶、𧟛,古文。

说文解字注

𠂇衽袍。

小敛大敛之前衣死者谓之袭。士䘮礼。乃袭三称。注曰。迁尸於袭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纽。按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袭亦左衽不纽也。袍、亵衣也。记曰。纩为茧。緼为袍也。许曰。袍、襺也。士丧礼。袭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袭茧衣裳与税衣为一是也。敛始於袭。袭始於袍。故单言袍也。袭字引申为凡揜袭之用。若记曰帛为褶。士丧礼古文作袭。叚借字也。丧大记、玉藻用礼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无著。许依古文礼。故不收褶字。凡经典重袭之义。如筮袭于梦。武王所用。祥袭则行。不袭则增。修德而改⺊。皆当作褶。褶义之引申。

从衣。龖省声。

似入切。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似入切。《集韵》《韵会》席入切。𠀤音习。《玉篇》:重衣也。《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

又《乐记》: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又《通鉴》:赵烈侯赐公仲连衣二袭。注:上下皆具曰袭。

又《说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

又合也。《周语》:朕梦协于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礼·曲礼》:卜筮不相袭。又重也。《左传·哀十年》:卜不袭吉。

又入也。《晋语》: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

又受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受之。

又掩其不备也。《左传·庄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又杂袭,杂沓也。《前汉·蒯通传》: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晋有隐士袭元之。《南史》有袭蔿。《玉篇》:籀文作𧟟。《篇海》:又作𧟛。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