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1 11:02
战时征调民用专用车辆、运输工具、设备、器材等供军队使用。
装备动员是关系国家安全、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战前和战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实施和打赢战争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在相对和平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武器装备的规模是有限的。相对和平时期有限的装备规模与战争时期扩大的装备需求之间形成较大缺口,填补这一缺口的可行办法,就是实施有效的装备动员。动员国家一切可能的技术经济资源,紧急研制、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广泛征集和征用通用设施与器材,满足不断增长的战争需要。②提高战争实力的有效途径。装备动员是生成和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装备动员能力的强弱,特别是装备研制和生产潜力的利用程度,直接决定国家战争潜力,并最终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③支撑战时装备保障的有力手段。军队平时编制的装备保障力量是相对有限的,一般只能遂行战争开始阶段的应急保障任务,而装备保障力量的扩编和作战消耗所需的大量武器装备则有赖于装备动员,特别是战时装备保障急需的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保障设备和设施的动员。装备动员作为战争准备和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特点是:①动员目的的针对性。装备动员目的是为战争提供服务保障,满足战争对装备的需求,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②动员领域的广泛性。装备动员涉及国家各个领域、各行各业。③动员组织的计划性。为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在满足战争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装备动员必须在动员的领域、范围、强度和重点上具有计划性。④动员准备的超前性。现代战争装备动员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都是空前的,只有在战前进行充分的装备动员准备,从领导指挥、组织计划、动员体制、动员形式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措施和办法,使装备动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保障战争顺利进行。⑤动员行为的强制性。装备动员作为国家动员和武装力量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非常时期所进行的国家行为,是为战争提供武器装备保障而进行的有组织活动,具有强制性。⑥动员活动的时效性。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和快节奏,以及装备保障的时效性,要求装备动员活动必须迅速作出反应,确保实施快速、及时的装备保障。⑦动员对象的技术性。现代战争武器装备高科技含量的增加,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科技素质要求的提高,装备技术保障手段高科技含量的增加,使装备动员对象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大,技术性进一步增强。①装备科研动员。主要包括:调整科研机构,筹措科研设备、资料及科研成果,按照战争和突发事件对装备技术的需要把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开发新技术,研制战争急需的新式装备和技术手段。②装备生产动员。主要包括:通过实行战时劳动制度,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采用战时制造技术,简化生产工艺和采用战时标准等,提高装备生产能力,实现装备的紧急增产;启封已经封存的装备生产线和设备,紧急新建装备生产线,实现装备的紧急扩产;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将部分民用企业转产急需的装备,安排民用工业企业承担装备动员生产任务,实现装备的紧急转产;通过国际市场或军事共同体国家,组织装备紧急引进。③军民通用装备及其保障物资的征用。主要包括:运输车辆、船舶、飞机、通用机械、通信卫星、侦察探测器材、电子计算机、测绘器材、气象设备、工程装备器材,民用机场、码头及船坞的装备停放(泊)与维修设施,可用于其他装备停放与修理的设施,可用于存放装备的仓库等。④装备维修人员的征集。主要指征集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和地方上具有维修技能的人员。⑤武装力量装备保障力量组扩建。主要指在平时装备保障力量的基础上,对军队编制装备保障力量的扩充。装备动员的基本程序可分为装备动员准备与动员实施。装备动员准备工作包括:①调查研究装备动员潜力。装备动员潜力指国家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各种装备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潜力,即具有装备科研、生产及遂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能力的各类人员;物力资源潜力,即战时可供装备科研、生产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原材料,可供军队使用的各种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器材和装备设施等。②制定装备动员计划。装备动员计划是装备动员准备与实施活动的基本依据。通常包括:装备动员的基本任务,组织领导和动员实施机构,装备动员等级及其动员对象的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征用、征集对象的集结地点、接收单位、交接方法和运送方式,动员任务的完成时限,完成动员任务的措施与要求等。对于征用之后不能直接使用的装备、器材、设施等,还要制定改装(改造)等配套计划。③建立健全装备动员机构。在平时动员准备阶段要尽早建立和健全,以便组织和领导平时的装备动员准备工作。④建设军工企业和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军工企业和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是整个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弥补战时军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提高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装备动员实施工作包括:①下达装备动员任务。下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有关装备动员任务的内容置于武装力量动员令和国民经济动员令之中;另一种是单独下达装备动员令。装备动员任务包括:动员的对象、范围和数量,动员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步骤,动员力量的编组、输送分配,动员任务的完成时限以及有关要求等。②完善装备动员计划。依据国家战争动员令、武装力量动员计划、装备动员任务及当时的环境条件等情况,在原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③组织装备动员工作展开。装备动员包含在战争动员之中。古代,由于技术水平的低下和生产能力的局限,装备动员仅限于战时对一些工匠的临时征用及相关兵器的随时征集。从18世纪开始,伴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发展,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逐步建立,世界各国都在战争中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包括装备动员在内的战争动员活动,并将其作为赢得战争的重要条件。现代意义上的装备动员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由于空前的作战规模和战争消耗,平时的装备储备难以满足战争需要,各主要参战国普遍实施了大规模的装备动员,初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装备动员体系。战后,各参战国总结了包括装备动员在内的战争动员经验教训,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战争动员的理论著作。如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撰写的《战争经济学》,30年代中期德国将领E.鲁登道夫著述的《总体战》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通过大规模的装备动员实践,积累了更丰富的装备动员经验,加强了装备动员理论研究和探索,建立了日趋完备的装备动员机制和法规制度,编制了更加周密的装备动员计划,实施了更加有效的装备动员行动,装备动员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信息化装备和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装备人才动员,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点。装备动员从蕴涵于战争动员向专业性动员转变,形成战争动员中相对独立的专业性动员。信息化战争要求建立与其需求相一致的信息化装备动员体系,具有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装备动员工作。
装备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装备保障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的基本手段。目前,我军的装备动员工作要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建立和健全装备保障动员体制。完善的动员体制是开展装备动员工作的组织保证。没有一个自上而下、军地合一、高效运转的装备动员体制,就难以保证动员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各地应视情在国防动员领导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装备动员分支机构。具体说,就是要自上而下成立由军队、地方相关部门组成的装备保障力量动员机构,具体负责装备保障力量动员的组织领导。
强化装备动员的措施和手段。首先要针对武器装备发展和保障潜力状况,抓紧制定装备保障力量动员法规,明确装备保障动员的目的、任务、方法手段和动员范围与对象;明确装备保障力量动员的授权、时机和实施程序,以及装备、物资、设施的征用、补偿,以及对拒征和重大误征责任者的惩处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广大动员对象尤其是地方各级领导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入学习相关法规,明确目的意义。其次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和物资流动性大、高度分散的特点,以及现代战争快速动员的要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随时掌握其流向、动态,保证一旦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再次要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平台和科技人才,研究开发装备保障力量潜力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装备潜力自动化处理能力。建立装备保障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形成指挥自动化网络,提高指挥和动员的科技水平。
优化装备动员的结构。要紧密结合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战时动员,并根据战争规模和遂行的支前保障任务,区分动员层次,建立等级动员储备制度,保证装备力量支前的连续性。在构成上,要区分高技术专业技术保障分队、普通专业技术保障分队、勤务保障分队,赋予不同建设目标和保障任务;要对军地通用装备进行必要的登记和预编,区分首批参战、尔后参战、补充参战,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要优化装备动员力量编组,针对不同装备技术保障需求,着眼发挥区域装备动员的优势,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技术配套、对口实用”的原则,进行科学编组。要依据战时装备保障的特点,搞好动员科技设备、技术的配套,科学整合各种型号、各种类型技术装备,保证科技设备之间的吻合、协调、配套,努力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