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2 23:45
制造武器装备及相关活动。国防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装备全寿命活动的重要环节。通常从武器装备生产定型后开始,到交付部队时结束。装备生产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国防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按生产装备的种类,分为陆军装备、空军装备、海军装备、火箭军装备生产。随着装备类别的增加,又出现航天装备、电子战装备生产等。按生产装备的完整程度,可分为零部件生产、总装生产和整件套(系统)生产三种类型等;按装备生产的基本性质,分为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改装生产三种类型。①试生产。为生产定型和部队试用的装备而进行的生产。一般在设计定型之后进行。主要目的是考核所研制的装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定型时的要求,遗留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试生产处于由设计向生产过渡阶段,是装备研制和生产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装备通过试生产和部队试用,才能检验出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为设计论证部门提供改进设计定型的可靠依据。新装备的试生产中往往面临着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问题,试生产的成本通常较高。②批量生产。是装备生产的基本形式,每一批装备生产数量的多少,主要由当时的军事需求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决定。和平时期装备生产批量小,战时生产批量增大。同一种型号的装备,依据军方需求数量和生产能力,有时集中为一个批次进行生产,有时分为若干批次进行生产。与装备的试制生产相比,批量生产的平均成本比较低。③改装生产。为改善原有装备性能或改变原有装备用途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改造活动。装备改装,尽管不同于制造新装备,但因提高了原有装备的性能或改变了原有装备的用途,使其产生某些新的功能,或改善原有功能,因而具备了生产活动的根本特征。由于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改装性能落后的装备,是一种投资较少、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有效措施。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装备的改装。
主要包括宏观管理和具体装备项目管理。装备生产管理受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特别是军事体制和国防建设战略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科技水平条件下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装备发展史上,大体经历了分散多头管理、相对集中管理和系统科学管理三大变革过程。①分散多头管理。从原始社会后期至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由于装备科技含量不高和生产基础落后,装备研制、生产手段、设施比较原始和单一,往往采用分散生产,专人负责,各自实施管理,管理机构也很简单。②相对集中管理。从18世纪至19世纪末,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及以后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综合性的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欧洲、北美等已建立大工业生产的国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装备生产管理体制,对新型武器装备从提出设想、完成图上设计,到制成样品,再经过改进和定型,直到交付部队,开始实施全过程的连续管理,并且把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管理衔接起来。③系统科学管理。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电子工业的发展,武器装备研制由于机械和电子技术的结合而构成了较复杂的系统。军方在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要求对武器装备发展由国家统一组织协调,在更大的范围内处理好各个领域、行业、部门和机构的关系,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力量,从而使武器装备生产管理体制向国家统一规划领导和宏观协调,军方制定需求、工业部门和企业具体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4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形成日益完善的系统,科学管理理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系统管理的条件逐步成熟。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群的崛起及其在装备上的应用,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军事革命。进入21世纪,这场新军事革命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促进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人们从现代战争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战争已成为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生产新型武器装备对工业基础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不断增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武器装备的生产已成为科技含量最大、范围最广、各种关系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使得各国都从全局出发,按照系统理论对武器装备生产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力求用最合理的工业基础、资金、人力资源配置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武器装备最高数量的功能和力量。可分为平时生产能力和战时生产能力、表现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单项生产能力等。装备生产能力的核算,通常以年为时间单位,以具体装备产品的架、颗、艘、发、辆、门、只等数量单位进行表述,代表最大生产纲领的批量生产和规模生产能力。受和平与战争交替的影响,武器装备需求数量的波动性很大。在和平时期确定企业生产纲领时要考虑战争时期的需要。和平时期实际订货量小于生产纲领,装备生产能力会有闲置或封存,而战争时期的装备需求和生产能力要求剧增,需要挖掘平时生产潜力、扩大生产动员能力。为解决装备生产这一特殊矛盾和问题,保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战略威慑能力,国家在平时和战时分别颁布支持政策,给予装备生产企业相应的生产能力维护、维持补贴和战时扩产、转产的资助,同时引导国防军工企业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道路。
按国家和地区装备生产的自主程度划分,通常可分为自主生产、购买许可证生产和国际联合生产三种类型。①自主生产。又称独立生产。在不借助别国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前提下,依靠本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独立自主地生产装备。采取自主生产方式的国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和生产条件,如科研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等。世界军事大国的国防科技发达,生产力量雄厚,制造技术先进,工业门类齐全,具备自主生产装备的条件,其绝大多数装备都是自主生产的。中国历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自主生产装备的道路,同时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和利用别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制造中国所需的装备。②购买许可证生产。在本国无力研制所需的装备,但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谈判购买别国的装备生产技术资料,或同时购买相应的生产设备,在取得对方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进行装备制造。这种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弥补本国科研能力的不足,而且与直接购买装备相比,通常投资要少。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买不到很先进的装备生产许可证的。另外,购买生产许可证往往还要同时接受不少附加限制条件,比如生产数量、生产期限、不能出口、不准擅自将该生产技术转让给第三国等。尽管如此,仍可解决本国国防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③国际联合生产。指由两个或多个国家共同制造同一装备的生产方式。它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别国生产装备的某些优长,弥补本国装备生产的相应不足,以有效地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减少生产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装备发展的速度,也便于和有关国家的装备实现标准化、通用化,达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见效较快的目的。但在国际联合生产中,受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常常会影响装备联合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且技术协调难度较大,日后的维修器材和维修技术等方面还可能受制于别国。从企业生产组织角度进行划分,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作坊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和虚拟生产等类型。作坊生产方式主要指单件生产的组织管理方式。大量生产方式又称福特生产方式,指对单一品种产品的成批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生产方式又称丰田生产方式,指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柔性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虚拟生产方式又称未来生产方式,指依据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异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一体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世界各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和现代武器装备生产等阶段。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又是火药和火器发明国家,兵器装备生产制造的历史悠久。中国冷兵器生产,经过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从石兵器、铜兵器到铁兵器生产和使用,从单兵用兵器到多人用战车,从个人制作到作坊集体制造,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冷兵器制造生产史是中国制造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制造业的先驱和标志之一。北宋初,中国发明的火药开始应用于火器制造,比西方国家早了数百年。13世纪初叶和中叶以后,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阿拉伯国家,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才由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各国。直到16世纪、17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新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出现,同时殖民主义开始对海外扩张和掠夺,刺激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火器和舰船制造业以较快的速度走到世界前列。从明朝开始,特别是在清朝政府统治时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固守着封建落后的手工业作坊,使中国火器制造与西方火器制造的差距越来越大。晚清时期,洋务派开始兴建兵工厂,使中国兵器制造生产进入了近代工业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统治者腐败,致使国力贫弱,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使中国兵器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器装备生产和国防科技工业获得高速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拥有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和军事电子工业体系完整、配套齐全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武器装备生产从仿制生产到自行研制生产,从轻武器装备到重武器装备生产,从防御武器装备到攻击武器装备生产,从常规武器到战略武器生产,从陆军武器到海空、战略导弹武器生产等,发展成为系列完整、配套齐全、光机电结合的装备生产体系。特别是在21世纪初,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为适应世界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装备体系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出发,国防科技工业实行转型升级战略,将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军工发展成为以信息化为主导、先进工业制造为主体的数字化军工,使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