裋褐

更新时间:2022-01-16 13:39

裋褐,汉语词语,拼音是shù hè,指粗布做成的短衣。古代多为贫者所服。

解释

“短”通“ 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

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者所服。

“褐”:麻料、兽毛编织物。所以,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兽毛编织的粗布上衣。

短褐亦引申为贫苦人、劳作装、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裤)。到清末,短褐在小说、戏曲中称短打。短褐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

出处

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萧登福《列子古注今译》:“ 许慎 注《淮南子》云: 楚 人谓袍为裋。《说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有作短褐者,误。

荀子》作‘竖褐’。 杨倞 注云:‘僮竖之褐’,於义亦曲。”

贾谊 《过秦论中》:“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妻子穅豆不赡,裋褐不完。」

唐 韩愈 《马厌谷》诗:“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