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30 18:10
裴建准(1884-1969),字孟威,号南谷山人、南谷山樵,甘肃会川(今渭源县)人。甘肃省武备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3月被选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议员。1919年2月被任命为甘肃河州镇总兵,旋以陆军少将任河州镇守使。1923年升任陆军中将,1925年授榆威将军。1929年2月任甘凉卫戍司令。1931年8月,“雷马事变”期间为临时省政府委员之一,并兼任省防司令负责地方治安,后从军界退职。为甘肃近现代书画家,尤以画马著称。
裴建准,祖籍山西。本籍甘肃宁定县裴水家村,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水家村。裴水家以裴、水二姓得名,清末地方不靖,裴家则迁居到渭源县南谷乡,南谷本属会川县,后会川撤县,合并到渭源县。裴建准生前总是自署“寄籍渭源南谷乡”,固以之号。
裴建准少时经常参加繁重的农牧劳动,深知稼穑艰辛,故终身敬重农民,并且一直保持朴素勤俭的生活习惯。自幼入读私塾,强学勤思,常受奖进。随后新学兴起,遂转投新学。裴建准于1906年进入杨增新创办的甘肃武备学堂,复以其品学兼优,于1909年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在保定军校时,读到《苏报》和反清读物《扬州十日记》等,接触到许多进步人士,乃与同学黄临壮、钱定三等秘密加入同盟会,联络反清。1911年陆校毕业,派返甘肃任陆军第三标“忠武军”教练官。10月,辛亥武昌首义爆发,曾暗中与军中同志策动,未获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后,被选举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议员,旋以省军事代表身份与省议员邓宗、魏承耀等人赴京禀事。在京公开反对前清官僚出身的政治投机家、被袁世凯任命为甘肃都督的赵维熙,被赵撤销代表资格,后出任陆军部《武德杂志》编辑。1915年,赴内蒙古参战,与入侵内蒙古的军队作战。同年调保定军官学校任教官,张治中、白崇禧均为其学生。1916年,调陆军训练部监任监员兼编辑局副主任。次年参加讨伐张勋复辟之役,任讨逆军上校参谋,转战于廊房、北京等地,因战功卓著,屡被升迁。同年派往日本参阅秋操,回国后任参战军教育长、边防军参谋长等职。
1919年2月,裴建准被任命为甘肃河州镇总兵,到任后即受命审理隆务汉藏纠纷案,因能深入调查,处置公正,受到嘉奖。不久总兵改称镇守使,裴建准以陆军少将衔任河州镇守使。1920年9月,宁夏护军使马福祥等以“甘人治甘”为号召,联络甘肃四大镇守使,即西宁镇守使马麒、凉州镇守使马廷襄、甘州镇守使马璞、河州镇守使裴建准,联名向北京北洋政府发电,揭发属于皖系军阀的省督张广建的“祸甘”罪行,四镇宣布与张脱离关系,要求撤换甘督,张被迫辞职离甘。1923年,裴建准升陆军中将。
1926年,冯玉祥国民军刘郁芬部入主甘肃。6月,刘以亲信赵席聘为河州镇守使,调裴建准任肃州镇守使。1929年2月,任甘凉卫戍司令。同年夏,国民军刘郁芬、孙连仲等部先后奉调赴陕加入“中原大战”,甘肃军政空虚,地方军阀蜂起。1930年4月,地方士绅组成以王祯为首的省政府,王祯、张维等8名委员共同主政,裴建准是委员之一。1931年8月,兰州国民军余部师长雷中田发动政变,拘留国民政府任命的省主席马鸿宾,成立了以马文车为首的13名委员组成的临时省政府,裴建准也是委员之一,并兼任省防司令与军事处处长,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雷马事变”后,地方政局日益糜烂,国民党势力逐步控制了甘肃,而各派势力盘根错节,政治舞台险象丛生。裴建准有感于清浊难辨,遂下决心急流勇退,主动从军政职位上退下来。自此以后,他每天与老朋友到佛学界人士集会的“悟善社”盘桓,又参与筹建省佛教会,担任理事,继而摒绝俗务,每天除皈心佛典外,唯以写字作画娱情养性。裴建准为官清正,退出官场后过着清贫的平民生活,在兰州市民中清誉甚高。
新中国成立后,裴建准积极参加统战系统的活动,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宗教政策。先后任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政协甘肃省第一、二届驻会委员,兰州市佛教协会副理事长等职。1953年参加民革,任民革甘肃省委会常委。1958年10月被错划为“右派”,于1969年12月14日溘然示寂,终年85岁。
裴建准一生建树颇多。他提倡兴办教育,普及文化;妥善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主张各民族团结;关心民生疾苦等。
裴建准积极发展地方教育,做了不少事情。例如,新修《临夏州志》提到他创立“军民学校”,开设现代国文、图画、音乐、体操、国术等课程。1923年,裴建准与地方绅士等人倡议并捐资,导河县府拨款2000元,创建了导河县初级中学。这是临夏建立中学之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临夏最大最好的中学,也是甘肃省临夏中学的前身。1981年,临夏中学被定为甘肃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此外,裴建准在肃州镇守使任内,依旧保持关心民生、平易近人的作风,积极提倡文教,开发民智。他曾创办《醒边》周刊,宣传民主思想。此外,裴建准在日机轰炸兰州中转移兰州市佛教会所藏《大藏经》及重要经卷、文物于安宁堡乡下,避免了损失,抗战胜利后迎归于兰园佛教会。
裴建准自1912年始,到30年代初止,前后出入甘肃政坛约20多年,其间有8年是在河州镇守使任上。《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人物志》为他立了传,有“为政清廉,体察民情”的评语,同时还讲到他在河州“提倡新文化”和兴办教育等政绩。据地方志载,从1912年到1917年,任河州总兵者一共是5人,平均任期只一年多,这与当时政局多变有关。特别是清同治以后,民族隔阂加深,地方军阀崛起,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使形势更趋复杂。裴建准自1919年到任,一干就是8年,这在当时是唯一一例。裴建准在河州主政期间,注意民族团结,善于化解各方矛盾,使回汉人民安居乐业。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尽量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而且不去干预正常的民族宗教生活,不对复杂的民族宗教纠纷率尔充当裁判者,更不挟有私念,偏袒一方。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对所有此类问题,不论其大小难易,一律采取谨慎小心而又严肃公正的态度。一方面折冲樽俎,多方融通,尽量以协商谈判的办法来化解矛盾;一方面严肃法纪,铁面无私,以杜绝坏人上下其手,妄生事端。于是,河州老百姓对他有“金刚面孔,菩萨心肠”的雅号。裴建准化解矛盾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地方知名士绅的作用。他对各族社会贤仁都抱着推诚结纳和一视同仁的态度,许多问题都与这些具有深厚社会基础的士绅们广泛接触,征求意见,协商处理办法。河州名绅喇世俊曾概括为一句生动的歇后语:“裴镇台坐河州——武戏文唱”。
裴建准在肃州镇守使任内关心民众,为遏制地主富豪高利贷盘剥农民,倡办“农工贷质所”,以官印纸票低利贷给农民,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金塔县某乡农民春耕缺种,告贷无门,他得知后拨给籽种。秋收后农家主动归还,他不收,要当地农民留作第二年籽种。农民不胜感激,遂公议设立“裴公义仓”,每年春贷秋还。1929年,裴建准以甘凉卫戍司令的职位率部进驻张掖,并收编原镇守使马磷的残部,合编为暂编混成第五旅,自己任旅长。裴建准抵甘后,节制有方,军纪严明,团结地方力量,很快荡涤了境内盗匪,并且制止了马仲英对张掖的觊觎之心,避免百姓遭殃。在被选为兰州市临时参议会议长时,裴建准对兰州建市规划、减轻工商负担以及支援抗日前线将士等义举,都积极带头,贡献良多。
裴建准以戎马起家,以画马终,享誉陇上,作品为识者所珍重,有《裴建准书画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