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燕鸥

更新时间:2023-01-05 08:40

褐翅燕鸥(学名:Onychoprion anaethetus):中型水鸟,体长360-370毫米。与乌燕鸥相似,体型稍小。额白,连接白色眉纹,延伸至眼后方;头顶和枕及后颈黑色,上体黑褐色,双翅颜色更深浓,尾呈深叉状;穿眼纹黑色,在后方与头顶黑色相连,颈侧及下体白色;飞羽腹面黑褐色;飞行时翅的前缘及外侧尾羽白色;虹膜暗褐色,嘴、脚和爪黑色,幼鸟脚呈肉褐色。

形态特征

褐翅燕鸥成鸟夏羽:额和眉纹白色,眉纹延伸至眼后;眼先、穿眼纹、头顶、枕、后颈均为黑色,粗著的穿眼纹向后延伸,与枕及后颈的黑色相连,形成宽阔的黑色羽区;后颈下部灰色,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暗褐色,尾长,外侧尾羽逐渐尖长,最外侧尾羽的基部和外翈为白色,端部暗褐色;肩、翅上覆羽和飞羽均暗褐色,内侧覆羽内翈白色而端部暗褐色,两翅的褐色比背部更暗;下体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均为白色;飞羽的腹面黑褐色。

成鸟冬羽和夏羽相似,但白色前额和眉纹不鲜明,头后至后枕污白而具黑褐色纵纹。

幼鸟前额、眉纹白色,头顶至枕各羽黑褐色,羽缘灰白色,形成褐白色纵纹,呈斑杂状;后颈似头顶,而黑褐色纵纹粗阔;背及翅上覆羽具狭窄的灰棕色羽缘;上体褐色较成鸟稍淡,颈侧、胸侧淡灰色,其余体羽似成鸟

虹膜暗褐色,嘴、脚和爪黑色,幼鸟脚呈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360-370毫米,嘴峰41-45毫米,翅242-261毫米,尾156-184毫米,跗蹠21-24毫米。

栖息环境

褐翅燕鸥是典型的海洋鸟类,生活在大海上,仅在恶劣气候及繁殖季节才靠近海岸或岛屿。主要栖息于海岸、海洋和海中岛屿悬崖峭壁上。

生活习性

在中国为夏候鸟。3-4月迁来,9-10月离开。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频繁地在海面上空飞翔和降落于水面上。飞行轻盈有力,嘴部垂直朝向水面,缓缓搧动双翅搜索海面食物。一旦发现即收翅直插水中,然后又直线升入空中,不善潜水。有时低飞触及水面,也常栖于海面漂浮物上休息,晚上常栖停在航船桅杆宿夜。叫声似“wep-wep”,警戒叫声为沙哑的“kee-errr-krr”。在繁殖季节,褐翅燕鸥的群落非常嘈杂。平常的叫声包括一种“huip-huip,yapping”,也会发出各种嘶哑和短暂的呼叫声。

食物主要是鱼类、甲壳类和海洋软体动物。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加拿大、开曼群岛、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吉布提、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斐济、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牙买加、日本、约旦、肯尼亚、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蒙特塞拉特、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尼加拉瓜、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多黎各、卡塔尔、圣巴泰勒米、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属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撒哈拉沙漠西部和也门。

游荡:智利、科科斯(基林)群岛、丹麦、加纳、希腊、利比里亚、新西兰、英国和瓦努阿图。

不确定:贝宁、圣诞岛、法属南部领土、冈比亚、危地马拉、几内亚、马约特岛、缅甸、留尼汪岛和塞拉利昂。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一般认为是5-6月,中国广东南澳外海小岛乌屿岛上每年5月初飞抵繁殖,幼鸟长成出飞时已是9月上旬至中旬。集群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海岛和海岸岩石上,南澳乌屿岛上的鸟则在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下面的泥质地面及草丛中营巢繁殖。每窝产卵1-2枚,多数为2枚。卵呈淡灰白色,壳上散布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斑点,小的斑点直径在1毫米以下,大的则可达到2.5毫米,斑点深褐色、棕褐色,还有大形浅色的隐约色斑。卵的大小为43-48毫米×30-34毫米。孵化期28-30天。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相关新闻

一个0.04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竟引来珍贵候鸟褐翅燕鸥栖息繁衍多达五万多只。位于中国广东南澳岛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已被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确认为全球最北沿的褐翅燕鸥繁殖地。

乌屿地处汕头市南澳县主岛东南方3.9公里的海面上,正嵌于亚洲鸟类南迁北徙的海上线路间。小岛面积虽只有0.04平方公里,四周尽是悬崖峭壁,附近列岛海域礁岩棋布,是著名的天然渔场。1990年1月11日,南澳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后,乌屿成为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南澳的候鸟保护管理机构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方针,使100多种牧草、红树林和灌木连片覆盖整个乌屿岛;500多种小型鱼、虾、蟹类终年群聚这里寻食,形成海洋之中独特的“小草原”、水产资源的“小王国”,筑起了珍贵候鸟群聚栖息、滋生繁衍的“安乐窝”。据摸查统计,共有100多种候鸟飞至南澳结群繁殖,尤其是乌屿岛所吸引的五万多只褐翅燕鸥,其数量是我国沿海地带该种珍贵候鸟的最大繁殖种群。

据国家及省的鸟类管理、动物研究、环境保护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多次实地考察确认,乌屿不但成为全球最北沿的褐翅燕鸥繁殖地,而且成为珍稀鸟类栖息的乐土,其中仅中日两国政府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和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已有60多种,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国际候鸟天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