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雪橇犬

更新时间:2024-10-11 21:56

西伯利亚雪橇犬(学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是犬科犬属哺乳动物,别名西伯利亚哈士奇、哈士奇、二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该犬为中型犬,雄性的高度为53~58厘米,体重为20~27千克,雌性的高度为51~56厘米,体重为16~23千克。该犬种身体结实,耳朵直立于头顶,被毛厚实浓密,呈卷曲向上状,具有北方寒冷地区犬种的所有特点,毛色基本上包括从黑到纯白的所有颜色,眼睛一般为棕色、蓝色或琥珀色,面部因毛发颜色不同呈现色斑。

动物学史

名称由来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名称来源是因为其最早是由西伯利亚地区的楚克其人发展起来的,因此最早被称为西伯利亚楚克其犬,后面慢慢发展为现在的西伯利亚雪橇犬。

品种历史

西伯利亚雪橇犬在新石器时代之前就出现了,当时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剧烈变化,一些半游牧民族开始扩大他们的狩猎范围,需要培育一种独一无二的雪橇犬, 以满足他们的特殊生存需要。其中西伯利亚雪橇犬就是由当时的楚克其人驯化而来的,因为该犬能适应极低的温度,且能以较快的速度以及较低的体能消耗运送物品,所以整个19世纪楚克其人都保持了这种雪橇犬的血统纯洁。18世纪初美国开始引进西伯利亚雪橇犬。

1909年,在阿拉斯加的犬赛上西伯利亚雪橇犬首次亮相,同年更多数量的西伯利亚雪橇犬被引入阿拉斯加并在1910夺得约644公里的拉力锦标赛冠军。1930年美国犬业俱乐部(AKC)正式承认西伯利亚雪橇犬,1939年西伯利亚雪橇犬正式在加拿大注册,21世纪初在北美注册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大多数是1930年在西伯利亚进口的犬种的后代。

形态特征

体型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工作犬种,雄性犬的体高为53.34~59.69厘米,体重为20.41~27.22千克;雌性犬的体高为50.80~55.88厘米,体重为15.88~22.68千克。其外形结实匀称,肌肉较为发达,骨骼粗壮并且皮肤紧实。

被毛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被毛为中等长度,双层,且毛发浓密。外层被毛平直且粗壮,光滑伏贴,下层被毛浓密柔软,长度足以支撑起外部被毛。毛色为黑白色、铜色、白色或灰色,头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斑纹。

头颈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头偏中等大小,头盖顶端呈拱起状,整体为锥形。耳朵直立在头顶,中等大小,呈三角形。耳璧较厚,充满绒毛,耳尖呈弧形。眼睛为杏仁状,呈棕色或者蓝色,鼻梁挺直,嘴中等长,牙齿呈剪状咬合状态,鼻镜为黑色,肝色或者粉色。颈呈拱形,站立时保持直立,小跑时颈部微向前伸。

四肢

西伯利亚雪橇犬站立时前肢直立,肘关节紧贴身体,肩顶到肘关节的长度稍小于肘关节到地面的长度。后肢的距离适中,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踝关节距离地面较近。脚趾紧密靠拢,中等大小,爪垫和脚趾之间长满毛。

尾部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尾巴蓬松舒展与狐狸尾巴相似,通常呈卷曲向上状态,尾毛毛量丰富,中等长度,位于背线以下。

生长习性

社群行为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群居动物经常会通过嚎叫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其它同伴交流,该犬喜欢社交而且等级意识极强,一般都会有领头犬管理群体。它们的嚎叫有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当它们听到附近的警笛声或同类的嚎叫时,或者仅仅是为了迎接主人,它们都会发出这样的嚎叫。

食性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食肉动物,因此食物中肉类占大多数。

性格特点

西伯利亚雪橇犬作为一种典型的雪橇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喜欢运动,个性独立,固执,并不适合学习一些和人类的互动动作。该犬种在性格展现上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早期个体中既有极端胆小者,也不乏表现出较强攻击性的个体。然而,经过长期且精心的选育与培育过程,该犬种作为宠物犬的角色得到了显著优化,普遍展现出温顺、友善的性格特质,与许多大型工作犬种不同,该犬种在与其他犬类或人类互动时,更倾向于表现出友好与包容,极少发生攻击性行为。

品种类型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类型按颜色分类一般为黑白色、灰色、白色、铜色。

人工饲养

饲喂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肠胃功能特殊,因此对脂肪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极大,但是因为其对食物的利用率较高,因此与其它相似体型的犬相比,其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少。喂养西伯利亚雪橇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饲喂犬粮,选用优质犬粮,注意犬具的卫生;另一种方式则是饲主自主配犬粮,选取的食物要以动物蛋白为主,保持较高的热量。因为其保留的啃咬的习惯,也要在平时饲喂一些骨头,以便于该犬磨牙。

运动

由于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为了工作和探险繁育的,所以它需要非常大的运动量,这就要求饲主每天带其出门跑步,游戏等,并且需要保证其生活的环境足够宽敞、自由。

护理

定期进行驱虫,洗澡时要先梳理被毛防止打结,洗澡水温度应在36~37℃为宜。洗澡时间应选在上午或中午,切忌阴雨天洗澡,洗后应马上用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不要将犬放在太阳下晒干。

常见疾病

西伯利亚雪橇犬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遗传缺陷造成的眼部疾病。该犬种易患急性青光眼、眼角膜营养不良及进行性视网膜萎缩,严重时可致失明。同时,螨虫寄生等可导致皮肤病。与多数中、大型犬相似,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参与雪橇比赛的西伯利亚雪橇犬还易患胃病、支气管炎(含滑雪哮喘)、胃溃疡等疾病。。

主要价值

西伯利亚雪橇犬主要作为家养犬和工作犬,楚克其人以运送货物为目的驯化了西伯利亚雪橇犬,在1925年阿拉斯加的诺姆市爆发了流行性白喉病,西伯利亚雪橇犬作为工作犬参加了血清的运输工作。该犬种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美国军队,参加了战场上的运输、搜救工作。

相关文化

冬奥会

1932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出现了犬拉雪橇的项目,每一支队伍由一名运动员和六只雪橇犬组成,需要拉着雪橇和运动员奔跑40千米。

电影

《南极大冒险》讲述了雪橇犬在南极严峻的生存条件下自我生存和救援人类的真实故事。

《TOGO》讲述了以西伯利亚雪橇犬TOGO(多哥)领头的150只雪橇犬,在暴雪天气运送血清的故事。1925年在阿拉斯加的诺姆市爆发了流行性白喉病,用来治疗该种疾病的血清只能从远在674英里外的安克雷奇市获得,但是由于暴风雪天气影响不能用飞机和货船运输,只能选用雪橇队运输。这样的距离靠雪橇队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送达,但是经过数支队伍的接力,仅仅5天就将疫苗送达,挽救了数百名儿童的生命。TOGO(多哥)作为其中一支雪橇队的领头犬,带领着雪橇队完成了425公里的运输路段,人们为了纪念它,2001年在纽约的苏厄德公园为它修建了雕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