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08-21 17:50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与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两个机构一套班子,是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历史沿革

1965年3月,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分院成立。

1972年7月,更名为宝鸡有色金属研究院。

1983年11月,更名为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

1988年7月,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与西安有色金属研究所合并,成立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2005年,加挂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牌子。

2017年3月,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月,被授予“稀有金属材料”省级创新中心的称号。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正式职工40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高工502人,博士、硕士100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张平祥周廉

中国有色金属专家库专家:颜学柏

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于振涛

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汤慧萍、刘向宏、李进

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区域发展人才:陈刚、潘熙锋

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钛合金研制”创新团队、“金属纤维过滤材料”创新团队

科研部门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组建了14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44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发起组建37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科研平台: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实用超导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法国际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应用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中心: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钛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过滤与分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贵金属催化剂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陕西省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检测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陕西省核工业用金属材料检测与评价服务平台、稀有金属检测信息化管理及共享平台、工业(稀有金属)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金属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陕西省医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业(过滤分离设备)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陕西省稀有金属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钛合金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钛及钛合金加工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过滤分离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核反应堆堆芯用稀有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反应堆用稀有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稀有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医用金属材料中澳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下属研究所:钛及钛合金研究所、超导材料研究所、难熔金属材料研究所、粉末冶金研究所、电子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所、材料分析中心、信息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锆铪研究中心、镁研究中心、纳米中心

设备设施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资产总值123亿元,仪器设备5000多台套,占地3391亩。共有设备3000多台套,拥有完整的稀有金属材料板、带、箔材及棒、线、丝材加工设备。其中万元以上设备近1400多台套,从中国以外引进设备300多台套,引进的设备主要来自美、英、法、德、日等国家,其中电子束冷床炉、真空自耗电弧炉、步进轧机和高温烧结炉均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从70年代末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先后与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德国、奥地利、英国、乌克兰、罗马尼亚等近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交流与商业合作关系。先后有近800人次出国学习考察,邀请近500个中国以外的专家访问团到院参观、考察,上千位中国以外的专家学者先后在院内交流讲学(不包括国际会议参会人员);同时,承担了与法、俄、日、美、德、奥地利、韩国、波兰、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开展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00多项。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取得1500余项成果和350多项专利及专有技术,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果360多项,开发试制新产品8500多项,有14项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7项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银奖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奖。多次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嘉奖及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奖励和表扬。历年来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优秀期刊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2项,部、省级奖300余项,获国家经贸委优秀产品奖(金龙奖)12项,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首届、二届)共计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

学术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为报道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技术刊物,1970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自1992年以来,已经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2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首届中国优秀科技期刊3等奖、第2届中国优秀科技期刊1等奖、第3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3等奖、第2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期刊1等奖、第1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2等奖、陕西省科技期刊特等奖、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陕西省十佳期刊、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特等奖等十余项国家、部(省)级奖励。并在2001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钛工业进展》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主办,在1990年曾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1996年再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二等奖(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1999年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材料进展》是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旨在全面反映中国材料领域学术前沿,报道中国材料领域的产业政策、教育现状和中国国内外动态。

荣誉表彰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

资质证书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授权证、计量认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授权证书资质认定、钛材生产许可证等多项特种经营资质。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研究院精神:求实、创新、拼搏、高效、和谐

发展理念:创新强院、人才强院、强院富民、开放协调

形象标识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形象标识为英文缩写“NIN”及红蓝双色背景的圆形。

领导关怀

现任领导

社会评价

在科技创新“深度”发展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凭借在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科研优势,多次打破国际垄断,创造了该领域多个“唯一”,为新型战机、新型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神舟飞船、嫦娥工程、海洋工程等重点任务研发提供了材料基础。(《陕西日报》评)

荣誉表彰

2022年4月28日,获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