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更新时间:2024-08-15 18:04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设立的的语文系蒙古语文专业,是西北民族学院最早设置的重点特色专业之一。后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成立了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

学院简介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3月设立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当时隶属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是我校最早设立的特色专业之一。1979年4月原语文系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和汉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是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93年5月正式成立蒙古语言文学系。2004年6月更名为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9年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西北民族大学首批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学院面向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省区招生,已培养专业人才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余人。现有各类在校生800余人,其中本科生635人,硕士生44人,博士生11人,研究生进修班30人,成人教育学生200余人。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成为西北蒙古族地区培养蒙汉兼通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摇篮。

办学规模

经过54年的沧桑历练,蕴积涵育,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已成为我校民族特色鲜明,区域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水平超前,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模式的新型学院。现设有蒙古语言文学、蒙英双语两个具有学士学位授权的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族)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蒙古语言文化学院面向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省区招生,在校学生435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建院50多年来,培养了近2500名优秀的蒙古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干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西北蒙古族地区培育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院系设置

全院设有西蒙古文化研究所、语言翻译教研室、蒙古文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室、卫拉特文化研究室、资料室、课件室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族)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招收蒙汉翻译理论、现代蒙语、蒙古族古代文学、蒙古族当代文学、蒙古族民间文学、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卫拉特民俗等六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蒙古语族西部诸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还设有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蒙英双语)普通本科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蒙古语言文学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族)被评为2002——200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授1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2人;博士13人,硕士1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00%;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现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知识等结构较为合理、精良而敬业的师资队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编辑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委、全国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审定专家、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特色专业带头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带头人各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省成才奖获得者各2人,校级名师2人,校级“十佳教师”6人、“十佳青年教师”3人。多人获得省部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术成果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该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中、蒙、俄三国合作项目《跨国游牧民族文化比较研究》,中方由该院斯琴孟和教授主持完成。玛.乌尼乌兰教授已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格萨尔文库》第二卷第一册、第二册的编纂任务,第三册的编纂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承担的国家重点学科科研项目《〈格萨尔〉文库》中的《卫拉特格斯尔研究》第二卷第一册已出版。唐吉思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学科科研项目《蒙古族地区佛教文化调查与研究》、国家民委课题《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也正在按计划进行。该院教师编著的专著和高校统编教材中2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5部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部获甘肃省社科二、三等奖,5部获学校一、二等奖。自1993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该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00 余篇,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60多部,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先后举办了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10多人参加了国际性学术会议,30多人参加了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该院被评为全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名。

对外合作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积极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人文大学、乌兰巴托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藏佛教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游牧文化国际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等。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攻读学位的有10多人,先后有2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世界著名蒙古学家蒙古国科学院功勋院士策仁苏德那木教授,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院院长、院士桑普勒丹德布教授,蒙古国科学院博士宝力德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仁钦道尔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导满都乎教授,内蒙古大学博导教授等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来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办学成果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团结奋斗,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和“勤学、敬业、团结、创新”的优良学风。毕业生基础较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深受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欢迎和赞誉,俊彦云集,桃李满天下。54年来共培养了近2500名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其中本、专科生1100多名,自学考试本、专科生、进修生等1300多名,硕士研究生50名。他们遍及中国西北大地和内蒙古、东北三省、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成为主要领导岗位的管理干部、业务骨干,部分人成为著名作家、学者和教授。如郝苏民教授、贾希儒教授、杨才铭教授、乔旦德尔教授、斯琴孟和教授、萨仁格日勒教授等。 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中有15人考取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日本国东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研究生,35人考取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获得荣誉

近几年,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4年、1996年该院两次被评为全校“三育人先进集体”,1996年、1999年先后被评为全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工会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蒙古文学教研室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在2001年教学评估中该院居全校前列,由玛.乌尼乌兰教授主讲的 《蒙古族古代文学》课程被授予“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4年院团总支被评为“甘肃省第四次全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自1993年以来连续七年被评为全校“先进团总支”。全院教师中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有10人,分别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全省优秀团干部”、“甘肃省第四次全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有20人先后荣获全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生优秀导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