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03:48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94年,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依托,利用其人才、科技、试验设备、文化氛围和综合创新资源优势,旨在、科技企业孵化。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已建有孵化园区、研发基地、培训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及产业园,其中孵化园区用房面积1万平方米、、培训基地4000平方米、产业园区153万平方米、蛾眉校区中药产业基地16万平方米;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
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经过资源整合注册了科技园管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滚动发展。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科技园区各项功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初步构建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融合技术、资金、管理和市场,对轨道交通领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创业园区。
办园方针及园区文化
西南交大科技园以 “加速 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作为办园的基本方针。
西南交大科技园区倡导以“平等宽容、和谐创业、精进卓越”作为科技园区的园区文化。
办园思路及功能定位
西南交大科技园以“统一规划、政策激励、企业运作、多元开放 ” 作为办园的基本思路,以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
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重点,把西南交大科技园建成: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基地
积极组织交通运输及其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开展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建立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机制,将科技成果作为技术资产,培育并发展与资本市场相匹配的科技市场。
——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
建设和完善孵化园区的孵化功能,孵化高新科技创新企业。凝聚创新人才,营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断孵化、培育高新科技企业。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为西南交大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多种机会,使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市场经济的脉搏,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技能和勇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意识。
通过完善科技园区的软硬件创业环境和服务功能,吸收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入园创业,在创业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同时,面向社会和市场,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提供培训基地。
——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
以科技园为纽带和平台,密切和强化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间的配合及相互促进。以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由创新人才研究开发出高新技术,以完善的成果转化体制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创造效益的同时提升学校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建设将瞄准构筑这样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
西南交大科技园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依靠西南交通大学的人才、科技、实验设备等综合资源优势,结合国家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大胆探索符合高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律及运行机制,认真摸索结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资源进行科技园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培育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办园目标
西南交大科技园的目标是 依托西南交大的科技、人才优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 3 - 5 年时间的滚动发展,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园区各项功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运作机制、技术转移服务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孵化与退出机制。 把西南交大科技园建设成设施完善、信息畅通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培训产、学、研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以及自主知识、技术创新基地。 把西南交大科技园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
办园宗旨
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并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交通领域为需求和应用平台,以机械、土木、信息、环保、新材料、光电子技术等科技企业为孵化重点,大力扶持转化校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把西南交大科技园建设成各项功能健全、服务体系完善、融资渠道畅通、具备公共商务中心平台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区域经济及四川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4 年,西南交大科技园创建,注册成立了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实业总公司”。该公司挂靠西南交大科研处,其任务是发挥学校的创新和科研能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并开始对校内科技含量高、市场化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和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市场转化。
1995 年,西南交大科技园建立了科技园培训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服务,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1998 年,西南交大科技园和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创建了西南交大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 300 余亩。
1999 年,西南交大科技园和深圳市签订协议,参与了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区孵化器的建设。
2000 年,在乐山市和峨眉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南交大科技园峨眉校区中药园区开始筹建和运作。
2001 年,西南交大科技园建立了校内孵化园区。 2002 年初,重新装修的科技园孵化楼 A 座投入使用,并同时全面启动了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
2002 年底,西南交大科技园经过近十年的滚动发展,经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重新注册了 “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对科技园的长远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 年 , 为加快科技园建设,成立了西南交大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暂行办法》等有关校内激励政策。同时,园区的各种机构、功能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全面地建设和完善,峨眉校区中药园区的建设进展顺利。并与四川风投公司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成功地解决了科技园孵化资金来源等问题。
2003 年 6 月,四川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联合对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正式评审和验收,对西南交大科技园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和 高度的评价,对科技园进一步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提出 了 许多建设性意见。省科技厅、 教 育厅正式发文 ( 川科高 [2003]25 号文 ) 积极支持我校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 。
2004 年 6 月,在成都市科技局、金牛区科技局、成都市高新西区管委会、成都双流县科技局等单位的支持下,西南交大科技园与成都市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等 4 家企业联合创办了西南交大技术转移中心,与西南交大科技孵化园合处办公。 2004 年 6 月,孵化楼 B 、 C 座由原工业中心划归科技园使用, 2005 年 1 月,孵化楼 D 座由原工业中心划归科技园使用。孵化园区的成果转化与孵化服务功能得到显著加强。
2005 年 6 月,科技园与五粮液集团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我校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五粮液集团提供部分资金组建了合资公司。同时,五粮液集团还承诺为园区入孵企业提供必要的孵化资金。
西南交大科技园由孵化园区、研发基地、培训基地、产业园及产学研示范基地等组成,校内园区主址位于成都市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含孵化园区、研发基地、培训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等。校内专业园区设在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建设有中药材园区。校内产业园区为西南交大校产集团,校外产业园区为与金牛区政府共建的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在深圳市虚拟大学园中,有深圳市政府和西南交大共同建设的高科技孵化园。
建筑主体
孵化园区主体位于原西南交大工业中心内,由学校对原工业中心进行改建而成。因原工业中心场地所限及部分入孵项目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需求,九里校区内还散布有中低速磁浮、客运专线道岔、列车运行预警系统、表面改性生物医学材料等入孵项目的孵化基地。
孵化楼 A 座, 2002 年整修并划归孵化园使用。二、三楼为入驻公司、园区内各种中介机构、科技园管理公司各部门,一楼为各公司共享的生产基地,面积约 1200m 2 。
孵化楼 B 座, 2004 年由原工业中心车间厂房改建而成,与科技园产学研示范基地合一,主要由孵化园出园公司运达公司使用,兼有少量入驻公司共用,面积约为 2600 m 2 。
孵化楼 C 座, 2004 年整修并划归孵化园使用。一楼加工车间、二楼为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三楼为培训基地教室、四楼和五楼为入驻公司使用的场所,孵化区域面积约为 2400 m 2 。
孵化楼 D 座, 2005 年初整修并划归孵化园,主要供入驻孵化园的公司使用,面积约为 400 m 2 。
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于 3 号教学楼 3 层和磁浮研究所内,供城市中低速磁浮列车孵化项目使用,面积约为 500 m 2 。
客运专线道岔项目孵化基地, 2005 年建成,位于水力学实验室 2 楼,孵化用房面积约为 500 m 2 。
列车运行安全预警系统项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于牵引动力实验室 2 楼,孵化用房面积约为 500 m 2 。
表面改性生物医学材料项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于先进材料实验室内,孵化用房面积约为 500 m 2 。
孵化园区已经建成的园区使用房屋面积超过 86 00 平方米。
2004 年入园孵化企业和项目总收入约 3 亿 元,创税收 1500 多万元。 孵化园具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园区企业涉及交通运输行业、传统项目的高新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等 , 正在孵化的企业和项目有 32 家。
即将孵化出园的有以工业监控为主要产品的成都瑞顶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开发 光电检测技术为主要产品 的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液压驱动泵为主要产品的成都西南交大驱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公司都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它们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研发基地
科技园研发基地以西南交大各科研机构和实验中心为基本核心,包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等 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0 个,同时覆盖有学校的工程中心和实验开发机构 26 家。研发机构共 39 家,总面积超过 40000m 2 。
研发基地的各种研发机构均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实力,长期以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发活动,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在国内相关行业、尤其是轨道交通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如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机车车辆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热喷涂研究所、道路与铁道工程实验室、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不仅研发出大量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带动了大批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在研发基地从事研究工作。
在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和科技园管理公司综合部内,设专门的负责人和联系人,负责参与学校关于各种研发基地的建设方向论证、投资决策及与各种研发机构的日常工作联系。
2003 年,由学校正式发文,明确了科技园入园单位和个人,无论其所属关系是否为学校,均可与学校其它单位和个人同等待遇地使用各类研发机构的设备资源。
培训基地
科技园培训基地主要有: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南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西南交大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学生创新制作中心、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培训部等组成。
培训基地具有多种功能、设施齐全的培训大楼,具有多媒体教室、宿舍楼、餐厅、会议中心等,主体办公场地与成教院合一。培训基地面积超过 40 00m 2 。
培训基地为学校员工和学生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有 3000 多人进入创新制作中心进行生产实践。同时培训基地还面向社会,几年来承担举办了铁道部综合管理干部班、厂长总工程师班、工商管理培训班等各种层次的培训班,为企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提供高层次的培训,每年为社会培养 13 00 余名科技型专业人才。
在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和科技园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内,设有专门的负责人和联系人,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对外宣传及招收学员、联系与协调各类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申报新的培训机构等事务。
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由成都市金牛区政府和西南交大共同创建,占地 300 亩。入驻的企业有 13 家, 2004 年产值 8 亿多元,税收 4000 多万元。其中入驻的有以基因芯片为主要产品的成都砝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产的成都百信蜀汉药业有限公司,以电力开关为主要产品的中意合资企业通力维益电气公司,正在试生产的交大晶宇科技公司等,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峨眉校区产业园
图2.西南交通大学峨嵋分校科技园位置示意图
中药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受到四川省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西南交大科技园区分址的峨嵋校区中药产业园孵化基地 12 亩、中药生态园中的种植 基地 240 亩已经完成, 如图 2 所示。孵化基地其中包括核心园围栏、温室大棚、资源圃和 GAP 试验基地等设施。园区设有中药研发中心,主要以中草药基地的中草药作为园区主营业务。利用峨眉山地区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和峨眉山、乐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中药和旅游中药。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生态中药旅游园区,因此该园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建设
深圳市虚拟大学园是由深圳市政府和国内多所大学共同创建的大学园。西南交大作为主要参与的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积极参加了虚拟大学园的建设,而且在孵化园建设过程中加强了西南交大科技园与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联系和协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999 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交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企业。 2001 年,以西南交大为依托的深圳市永达电子有限公司已入驻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孵化园,并获得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将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孵化园作为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建设窗口,必将极大的推动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
西南交大科技园自 1994 年创办,经过了 1994 - 2001 年的经验积累和 2002 - 2005 年的加速发展过程,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以下鲜明的办园特色。
1 .以雄厚的工科研发优势为背景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建校 110 周年的“ 211 工程”重点大学,其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程建设领域。在国内工科为主体的高校中,西南交通大学凭借其为工程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解决诸多工程技术关键性难题而蜚声海内外。
在西南交通大学每年超过 1.5 亿元的科技经费中, 70% 以上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科技立项。这些科研项目中,有许多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就已形成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产品需要试用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项目鉴定或结题,因此形成了一大批成熟度较高可供直接转化或经一定数量中试后即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西南交通大学为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大部分成长起来的校产高科技企业都直接源于相关的科研项目立项。
2 .以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孵化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内。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大批优势学科,科技研发的基础、设备和人员在国内具有突出的优势。在 2003 、 2004 年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在我国能源紧缺、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西南交大科技园以轨道交通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孵化为重点, 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搭建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努力地发展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高科技产业。
3 .独立发展、定位中游、有机联动
为明确科技园的独立地位,为科技园创造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在 2003 年,学校不但出台了有关科技园发展的激励政策,还正式下文明确了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在学校的二级实体地位(见附件)。鉴于科技园与学校科研处紧密的业务关系,科研处对科技园存在业务指导关系,科技园与科研处应就转化的成果、入 孵项目的遴选、入园创业的教职工业绩考核等事务进行 衔接。鉴于校产集团负责对学校股权统一管理,科技园应与校产集团就有关毕业(出园)企业中学校所持主体股权的交割进行衔接。
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直至形成产业的过程中,将科技园明确地定位为中游缓冲地段。有关教师和科技人员入园创业的政策,也是基于这一基本思路制订。
在制订相关政策时,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教师和科技人员入园创业也是一种岗位。创业岗位具有与教学、科研岗位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晋升职称和工作量考核时,创业岗位和科研岗位间可以相互换算。
由于正确处理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孵化与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明确了学校(科研处)、科技园、校产集团三者间的关系为独立发展、功能和定位不同、且又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科研处开发并提供具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进入科技园后,在孵化园区通过必要的二次开发、转化和孵化,将入孵项目变为企业,将小企业变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当企业实现规模产业化后,根据企业的意愿,在明确产权关系并将学校股权主体转至校产集团后,毕业企业可选择进入校产集团或高新产业园区。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开发、孵化和转化及产业化上、中、下游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发展。
4 .强有力的校产优势和企业运作机制作为科技园的借鉴和支持
西南交大校办产业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是直接通过学校的科研成果孵化和转化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一部分科技型企业还是科技孵化园的毕业企业,校产的发展与科技园的发展密切相关。
西南交大的校办产业的业绩十分突出,校产规模连续 8 年在四川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在全国高校校产中也排在前列,具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西南交大校产集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管理机制、明晰企业产权、清理债权和债务、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举措,对校产集团所属企业进行了逐一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快了校产企业的发展,使校产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台阶,为科技园毕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西南交大校产集团丰富的企业化管理经验,一直作为科技园管理公司和入园企业管理的重要借鉴。校产集团因其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是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参股企业之一,也一直肩负着为科技园区内入孵企业提供部分孵化资金的任务。
2021年10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该科技园被评价为优秀。
国家大学科技园 全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