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22:20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是西南大学下属的30余个二级学院之一,为西部地区较早开展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940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成立,设置理化学系,建立电磁学及无线电学课程组,开设《电磁学及无线电学》课程。
1946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调整,将《电磁学及无线电学》分拆,单独开设《无线电学》课程。
1950年8月,西南师范学院成立,设理化系物理组,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研制的先行者谢立惠教授由重庆大学调入并负责筹建工作,并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11月12日,学校成立物理学系设无线电课程组。
1953年8月,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三所师范院校物理学系合并到西南师范学院物理学系。
1960年,学校成物理学系设立无线电教研室。
1960年-1961年,学校成物理学系开办无线电物理专业。
1966-1973年,因“文革”停止招生7年。
1984年,学校成开办夜大学,招收电子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生。
1987年,学校成招收首届应用物理本科学生。
1993年,学校成应用物理专业更名为信息工程专业。
1994年,学校成信息工程专业招收首届本科学生。
1996年10月,学校成成立电子信息工程系,与物理学系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信息工程专业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03年6月,学校撤销原物理学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建制,成立物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9月,学院获准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获准开办通信工程专业,并于2004年招生。
2005年7月,西南大学组建后,物理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两院仍然合署运行。
2006年,西南大学进行组建后的首次专业调整,开办于2002年的原西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教师并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0年9月,学院成功申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点。
2012年9月,学校决定独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时决定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年创办的信息工程专业(原专业名称为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12年9月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原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物理工程三个专业合并为信息工程专业)和工程技术学院2004年创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入。学院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10月,学院获准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3月,学院正式搬进新址办公,全新独立运行。
2013年3月,李传东教授获评重庆市“巴渝学者”。
2013年8月,廖晓峰教授入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2013年9月,学院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
2013年9月,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3项。
2013年10月,段书凯教授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5月,西南大学智能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靠学院。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含兼职教授2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超过70%;有教育部百千万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巴渝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7人。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开办有4个本科专业。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学院设电子信息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和电子信息实验中心。
校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4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工程实验室:智能传动和控制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云计算安全”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计算智能与信息安全研究所、非线性电路与保密通信研究所、智能感知与无线通信研究所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获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合同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0余篇;智能传动中心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0余项,获专利转让费超亿元;曾获中国发明金杯奖,重庆市“科教兴渝金桥工程”一等奖,20多次国际国内发明展览会、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中心研制的《包容包络传动技术》项目2007年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馆评为中国杰出创新专利。
1、图案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英文缩写“CEIE”作为造型元素,线条有机地变化为层叠的书页、展翅翱翔的飞鸟、齿轮,言简意赅的体现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科的特性和内涵。
2、展翅翱翔的飞鸟与层叠的书页,两者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线条舒展奔放、大气磅礴,包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的成长成才。舞动的飘带,是智慧与力量的凝聚,彰显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寓意全院师生满怀激情、锐意创新、发奋图强的精神风貌。九齿齿轮的造型,突出学院工科特色。中国传统观念中九为大,因而九齿代表追求无限、发展无限。
3、整体图案呈现出奋发向上之趋势,以其磅礴的气势与灵动的姿态相结合,简洁流畅,充满现代气息,表现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引领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的理念。
笃信,厚工,博学,唯人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信即“德”,德者才之帅也。笃信在八字院训中占统帅地位,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笃指深厚、忠实。信有信仰、信念、信用、信心、诚信、守信、信义、忠信之意。人无信不立,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必须遵循的准则。信作为道德原则,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做人要有信仰、讲信义、诚实守信。
厚工,源于“厚积薄发,刻意求工”。厚指大量、丰富、注重、专注,工指精巧、精致、完好,也指工作、工程、工匠精神、实践能力。厚工指树立工匠精神,对匠心、精品无限坚持和追求,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做的工作、实施的工程、创造的产品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博学,《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大、深、宽广,所谓博古通今,集古今之大成。学:知识、学习、学问。博学:指学识渊博、造诣精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标准。要求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储备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形成一个博专兼融、触类旁通的T型知识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从更高层次观察宇宙人生,全方位把握创造对象的本质特征,引发创造思维,激励创造实践。
唯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宋·释普济《五灯元会》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亦“天地上下,唯人独尊”。指人是万物的主宰,灾祸和幸福不是上天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只有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故为“独尊”。万事皆有因果,今天的一切都是昨天的结果,今天的付出决定明天的收获。今天荒芜了,明天只会两手空空。也作“以人为本”,培养人格独立而健全、个性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