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29
西南林业大学(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西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是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等涉林学科为特色,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云南大学森林系;1953年,云大森林系改为林学系,下设森林经营专业;1958年,云大农林两系师生员工全部搬至黑龙潭新校址;同年11月,昆明农林学院宣告成立。
1960年8月,云南林学院正式成立。1961年,云南省委决定,昆明农学院、云南林学院、云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为“昆明农林学院”;1965年,成立云南农业劳动大学,昆明农林学院部分师生划拨到该校;1969年,昆明农林学院疏散下放到大理宾川;1970年,昆明农林学院开始迁往寻甸云南农业劳动大学校址;1971年,昆明农林学院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次年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并至云南林业学院,与南迁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
在云南下关的北京林学院迁到安宁县楸木园,与从寻甸迁来的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教职工会合,正式开展了云南林业学院组建工作。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更名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0云南省委任命徐永椿为云南林学院党委常委、院长;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云南林学院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学士学位高校名单。
1983年,林业部批准云南林学院改名为西南林学院。1985年,学院曹诚一教授及其助手肖宁年,在云南省发现了17种瓢虫新种,在中国昆虫学界引起反响;1987年,安宁县政府命名学院为县级文明单位,3月被昆明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1994年,学校成立西南林学院遥感与信息研究所、竹类研究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研究所和热带生物资源研究所。1998年,云南省、林业部共建西南林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01年,成立“西南林学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中心”“西南林学院现代林业工程研究院”及“西南林学院竹藤研究所”;2002年,园林工程设计所更名为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同时图书馆建设项目破土动工;2004年,学校成立 “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及“高原湿地研究中心”。2009年,学校被云南省列为国家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移交该校;次年, “亚太森林组织昆明培训中心”正式在学校挂牌成立。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美国农务局USDA-ARS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2014年,与泰国西那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同年云南教育出版社西南林业大学出版中心成立;2015年,与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协议。
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学校与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及西南林业大学石林校区项目建设合作协议;同年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签署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协议。2017年,学校原有的21个院部将优化调整为28个学院,并新建亚太林学院、城市科技学院,共30个学院;同时与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同年,新增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学校校友会成立,“永椿”计划正式启动。
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2022年,加入云南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盟。2023年6月,“西南林业大学自然影像档案馆”揭牌暨自然影像档案入藏仪式举行。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专业85个,中外合作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0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获批云南省重点支持建设一流学科3个、特色学科建设计划4个、新学科培育计划1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
截至2024年6月,有教职工17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273人次。国家级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原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6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委联系专家12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林业和草原科技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7人。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23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500余项(含产学研项目62项),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含参与1项)。云南省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云南省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非洲马里共建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各1所,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获批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留学生生源国覆盖五大洲20余国,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留学生及非学历留学生。成功举办“第六次亚太地区林业教育机制协调会”“首届澜湄流域林业大学校长论坛”,当选亚太林业教育协调机制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院校;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老挝国立大学、泰国农业大学以及越南国立林业大学签署《澜湄流域林业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林业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合作达成共识。成立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连续数年面向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等27个经济体举办国际培训班,培训林业中高级官员和科研人员百余名。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个、创新联盟3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2个。有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站10个。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4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昆明市国际研发中心1个。设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2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5个、研究基地1个、智库2个,社科普及基地2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自2010年先后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0项。2023年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1人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于1978年独立建馆,2003年建成第一图书馆,2015年建成第二图书馆,2020年4月成立了世界茶叶图书馆。图书馆建筑面积29610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馆藏纸质图书203.1万册,电子图书108.0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0个。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该刊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农业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该刊已连续4届成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校标为正圆形,以绿色为主色调,外环上部为毛体集字校名“西南林业大学”,下部为校名英文全称“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内环主体由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棵“智慧之树”,上半部分为云状造型的树冠,下半部分由五本打开的书组成。“智慧之树”下方“1938”表明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938年。
学校校徽为印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校标和规定字体的“西南林业大学”校名。
西南林业大学的校训为: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
“树木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木”是林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科特色,“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任务。“至真至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学理在于求真,事理在于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求善待万物、追求和谐,《礼记·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做学问与做人的最高境界。
校训“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树木树人”是办学宗旨和目标,“至真至善”是办学理念和手段。“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既有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概括,又体现出学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和西林精神,还融会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
西南林业大学的校歌为《林业大学生之歌》,由姚宁华作词,碧波作曲。
学生社团团总支负责管理学校所有学生社团,统筹指导全校学生社团活动,学校还设有音乐协会、跆拳道协会、消防协会、武术协会、舞动漫社、测量协会等社团,定期组织林魂音乐节、琳琅集市、苏州街、运动嘉年华、校园十大歌手、“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绿色希望大合唱、森林读书会等活动。
截至2024年6月,西南林业大学有白龙校区、石林校区、楸木园校区。
白龙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1990年迁至此校址,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均在白龙校区,该校区有教学楼、图书馆、标本馆、体育场、学生宿舍建筑及场所,有双亭苑、南亭、校歌园等景观。
西南林业大学石林校区选址于石林县城东南的大屯生态工业园片区,总用地面积1438亩。计划办学规模2万人,总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
楸木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原是云南林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在昆明安宁的办学地点,解放后,北京林业大学北迁,云南林学院在原地独立办学,后改名西南林业大学楸木园校区。校区内有生化楼 、生工楼、西南林业大学干部培训部、图书馆,占地面积约400亩,学生800多个人。
A教花坛是西林标志性景观,花坛设计独特,植被丰富。
名家园为徐永春、任玮、曹诚一、薛纪如等西林名师的纪念园。
位于第四教学楼旁,“秋海”这个名字是为了缅怀云南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者、西林先贤——张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