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2-08-10 19:13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是为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电介质研究50多年深厚的学术积淀,在该校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两个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

大学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校本部在职教职工5635人,专任教师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4名。

中心简介

中心将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等措施来带动该校电介质科学的持续发展,通过创办电介质国际期刊等措施来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出版经典电介质丛书等措施来提高该校的学术声誉,在学术中心的框架内建立一整套有益的人才机制和学术交流机制。中心的发展定位是建立国际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中心的成立为保持该校电介质研究在全国的中心地位和示范地位,打造该校电介质研究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国电介质研究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专题研讨会

2009年1月5日下午,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姚熹院士关于“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建设的规划报告。郑南宁校长、卢天健、徐宗本、蒋庄德副校长、校长助理宋晓平以及电信学院、电气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研讨会。据了解,“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学术交流中心,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

姚熹院士从“西安交通大学电介质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建设学术中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目标和成效”、“建设方案”、“现有条件”、“需要支撑的条件”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规划。

卢天健副校长、徐宗本副校长、蒋庄德副校长、校长助理宋晓平、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教授等对姚熹院士的设想表示赞同,他们提供了国内外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并围绕各自分管的工作谈了一些建议。

郑南宁校长表示,学校将对中心给予支持。希望藉此营造西安交大充满活力、国际化的学术气氛,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郑校长指出,中心应解决好用人的问题,要在机制上取得突破;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校友和与电介质有关企业的支持。

电介质是电子信息、电力电气技术中举足轻重、应用广泛的关键材料,是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子学和电气学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该校有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专门从事电介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有一支以姚熹院士为核心,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学术带头人约五十多人从事电介质研究的学术队伍,在全国是一支很有规模的研究队伍,有许多海外资深的电介质学术友人和众多活跃在当今电介质研究学术前沿的中青年杰出校友。该校从事电介质教学和研究五十多年来,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业已形成了中国电介质的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

西安交大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计划体系”

2010年5月19日,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微结构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贾春林博士正式加盟西安交大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  “贾春林博士是球差校正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国际领跑者,他回来工作对西安交通大学姚熹院士倡导的‘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的成功至关重要。”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这样评价到。

作为欧洲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无疑是西安交大期盼已久的合作伙伴,而这位高级科学家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尖端人才。“引进+重用+培养”——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以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为指引,凭借这套“组合拳”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层次人才计划体系。

瞄准“前沿”和“需要” 坚定引进高层次人才

2009年8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样的一流研究中心在西安交大并不是唯一的。“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近几年,西安交大瞄准“前沿”,筹建了一批旨在加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一流研究中心;从“需要”出发,引进了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及取得学科前沿优秀成果的年轻学者。

“前沿院就是一块‘学术特区’,学校为它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费、物理空间、优秀生源和行政支持等。目前部分研究中心主任岗位正面向全球招聘,大量的申请不断地涌向西安交大。”西安交大讲座教授、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多学科(智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主任研究员任晓兵教授这样说道。

为吸引在海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学者长期回国工作,或利用学术假期短期回国服务,学校从2004年起实施了“高级学术管理岗位招聘计划”,以期逐步做到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系主任等学术管理岗位由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除了“环境引人”、“岗位引人”外,“学科平台引人”也是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学校采用“设岗、选人、投入、做事”四统一的用人机制,公开招聘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由他们围绕平台和基地建设目标,凝聚多学科力量。

重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厚待重用现有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不是‘单打一’,不能只关心‘少数人’。教师是我们办学的主体,要充分重视全体教师的发展。”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曾说过,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大学发展中始终需要重视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

2010年,西安交大召开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大会,提出了“厚待”九大举措。除建立绩效工资制度、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改善教师办公实验条件等与教师实际利益相关的措施之外,学校首次将加强职业保护、坚持教授治学、保障学术自由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软措施正式写入文件。

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创造优越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潜心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2000年,西安交大投入专项资金设立“腾飞人才计划”,连续数年每年遴选1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作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通过3—5年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跻身国际国内学术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2001年至今,已有72人入选“腾飞人才计划”,其中有8人获得杰出青年基金。

起步、骨干到拔尖 三段式培养未来人才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要把青年教师的选留作为‘人才引进’问题来重视。”在新近召开的西安交大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大会上,青年教师培养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西安交大,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幅清晰的成长路线图。从起步到骨干,再到拔尖人才,三段式的培养就像是一个进步的阶梯,推动着每一个青年人成长。

最初两年是起步阶段培养,接下来的5-8年是以副教授为主的骨干培养阶段,最后的“拔尖培养”阶段面向具有教授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培养措施和资助计划,重在提升新教师的师德规范、学术规范、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及国际交往能力。

“学校和学院里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所在学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使我能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并取得今天的成绩。如今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扶持,这对青年教师来讲是幸运的。”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荣命哲教授从博士毕业留校至今已有20年。刚刚留校不久,他就获得了出国访问留学的机会,并于2003年入选“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两年后,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的双丰收。

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在交大曲江校区开建

7月7日上午,西安交大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曲江新校区隆重举行,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副校长徐宗本、卢天健、宋晓平,中科院院士姚熹、侯洵,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书记刘纯亮,新时代(西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明等领导嘉宾联手为中心大楼奠基培土,该校第一个国际性学术研究中心破土动工。

该中心是以电介质科学研究为主旨的国际性研究中心,旨在建立国际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中心依托交大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专门从事电介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将围绕学校总体目标,整合学科资源、强化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学校新校区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学术中心的硬件平台,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我国电介质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王建华书记致辞,希望该中心要在国际上展示该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建设和带动学校一批高水平学科在曲江新校区的发展。他表示,学校还要继续在科技园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研究中心,同时配置最好的研究、生活、交流、活动的环境,使学校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有一席之地。他期望随着该中心的建成及其所产生的辐射作用,交大新校区会成为西部科学研究的明珠。要求学校的有关单位和设计建设部门要密切配合,一定要把工程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工程,在硬件建设方面支撑中心尽早走向国际舞台。

作为该中心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姚熹院士介绍了中心申请建设到奠基的过程,感谢学校对中心建设的支持和推进,表示中心的奠基是西安交大电介质发展的新起点,要竭尽全力继续做好中心的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国际学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做出楷模,在国际电介质领域做出应有的成绩,不负学校的支持和期望。

据了解,西安交大电介质国际学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将对交大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将有力地带动交大电介质学科迅速发展,促使交大电介质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国际合作,取得关键性成果的突破,建立在国内外学术界一流的学术影响,带动校内物理、材料、电气、电子等学科突破学科限制,打破原有框架,共求发展。

奠基仪式由徐宗本副校长主持,该校党校办、规划部、科研院、人事处、重点办、重条处、曲江校区建设管理会、基建处等单位负责人及该校电信学院、电气学院、电介质中心的部分师生参加奠基仪式。

2009年8月28日上午,第一届国际电介质中心全体理事会议在该校南洋酒店召开,美国宾州州立大学L.Eric Cross教授、该校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宋晓平副校长为国际电介质中心授牌,为国际电介质中心理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该校第一个国际性学术研究中心成立。

宋晓平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祝贺中心的成立。姚熹院士介绍了中心及理事会的详细情况,表明国际电介质中心的学术和行政管理构架,宣布理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名单。理事会由24位电介质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该校姚熹院士、副校长宋晓平任副理事长,来自我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任理事会会员。理事会是中心的最高管理机构,日常管理机构为执行委员会,同时设有国际顾问委员会和行政办公室。顾问委员会由L.Eric Cross教授等10位国际电介质领域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组成。

理事会还围绕电介质最新的研究发展进行热烈讨论,理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大会上一一发言,祝贺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的成立,并为国际电介质中心的未来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斯洛文尼亚的约瑟夫斯蒂芬学院为中心的成立发来贺信,俄罗斯乌拉尔大学也为中心送来纪念册。

据介绍,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将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等措施来带动该校电介质科学的持续发展,通过创办电介质国际期刊等措施来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出版经典电介质丛书等措施来提高该校的学术声誉,在学术中心的框架内建立一整套有益的人才机制和学术交流机制。中心的发展定位是建立国际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中心的成立为保持该校电介质研究在全国的中心地位和示范地位,打造该校电介质研究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国电介质研究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

国际电介质中心先进电子显微镜平台正式启用

2012年10月19日至21日,先进电子显微学及材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交大召开,来自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30余名专家参会。在19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开幕仪式上,“西安交大国际电介质中心先进电子显微镜平台”正式启用。

先进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位于曲江校区,是西安交大国际电介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的建立是对现有的材料合成及物理性能研究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促进介电研究和最先进的原子结构研究的结合。平台建设于2010年5月破土动工,目前,实验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主要设备有:FEI Titan G2物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OL ARM200F聚光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OL2100透射电镜、Helios Nanolab 600i双束扫描电镜、FEI Quanta 250 FEG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样品制样设备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