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8:59
西方滨鹬(学名:Calidris mauri)鹬科滨鹬属鸟类,体长16厘米。黑而健的嘴略下弯,腿近黑。繁殖羽赤褐,胸部多纵纹。冬季时上体褐灰,脸及下体白色。具暗色的过眼纹,眉纹白,上胸两侧具暗色纵纹。较黑腹滨鹬色浅而多灰色;嘴比弯嘴滨鹬直;色彩较姬滨鹬单调而深沉。嘴较略小的青脚滨鹬为长。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常觅食在水中浅水处或水边沙滩和泥地上,除沿水边来回奔走直接在地面啄食外,更多时间是将嘴插入泥地中探觅食物。繁殖期为6-7月。每窝产卵4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1天。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及阿拉斯加;越冬于墨西哥湾及美国西部沿海。
西方滨鹬夏羽头顶暗褐色,具栗色羽缘。头顶两侧和耳羽明显为栗红色或红褐色。眉纹白色,眼先黑色。后颈灰色,具黑褐色纵纹;翕黑色,具窄的灰色或栗色羽缘。肩具显著的深栗红色羽缘和黑色星月形亚端斑,以及淡灰色尖端。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具淡色羽缘;翅上大覆羽和内侧初级覆羽具白色尖端,内侧初级飞羽基部也为白色,它和大覆羽及内侧初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形成翅上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中央黑褐色,两侧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两侧灰色。下体白色。颈和胸具黑褐色纵纹;两胁和尾下覆羽两则也具黑褐色纵纹或V形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冬羽较淡,上体淡灰色,头顶具褐色纵纹,眉纹白色,较细。下体白色,胸侧缀有灰色,其上并具细的黑色纵纹。
幼鸟头顶灰皮黄色,具淡褐色纵纹。眉纹白色,细而清晰。眼先和耳羽暗褐色。后颈淡灰色,具细的褐色纵纹。翕黑色,具棕色羽缘。翕两侧具较宽的白色羽缘,在一些个体形成细的翕线。上肩黑色,具宽的棕红色羽缘,下肩灰色,具黑色羽轴纹和斑点。三级飞羽灰褐色,具棕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具淡皮黄色羽缘。下体白色,胸缀淡皮黄橙色,并具窄的黑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较长,尖端较细,微向下弯曲。脚黑色,有时缀有绿色或褐色,前三趾基部具蹼。
大小量度:体长140-170毫米;嘴峰21-30毫米;翅94-103毫米;尾38-45毫米;跗蹠20-25毫米。
西方滨鹬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草地、苔原和沼泽湿地。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
常成群活动在河口沙洲、海边沙滩和泥地上,伴随海水的进退来回奔跑觅食。也活动于沿海沼泽和湖边浅水处。
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常觅食在水中浅水处或水边沙滩和泥地上,除沿水边来回奔走直接在地面啄食外,更多时间是将嘴插入泥地中探觅食物。
分布于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共和国、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国属圭亚那、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马提尼克、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多黎各、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属)、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马丁岛(荷兰部分)、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维尔京群岛。
旅鸟:法国、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葡萄牙、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西班牙、瑞典、中国台湾岛、英国。
繁殖期为6-7月。营巢于北极冻原地带草地和苔原地上,或芦苇沼泽中的泥岸土堆和岩坡上。巢多置于草丛或灌木下的地面凹坑内。巢内垫有草茎和苔藓。每窝产卵4枚,偶尔5枚。卵的颜色为乳黄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和斑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1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西方滨鹬在中国为偶见迷鸟,数量不普遍,应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