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0 12:16
西施乳是一道美食菜品,是由河豚肋等食材制作而成,属于鲁菜,口味鲜香甘醇。
雄性河豚鱼之鱼白。渤海湾盛产多种河豚鱼,春季为其繁殖季节,最为肥美,然毒性亦最大,所以早年天津人不食河豚,渔人捕获即弃之。后来受到江南的影响,才有了吃河豚的习惯,而且愈来愈成为一种时尚。
《天津县志》载:河豚“脊血及子有毒,其白名西施乳,三月间出,味为海错之冠”。清代诗人朱彝尊写有《河豚歌》,中有“渔师乘春漾极浦……河豚此时举网得”句,天津诗人樊彬(文卿)在《津门小令》里,有“凉在苦荬食河豚,春晚佐芳樽”的描述。并注:河豚“于暮春登盘,河豚白尤美,即西施乳”。蒋诗《河杂咏》有“磨刀霍霍切河豚,中有西施乳可存。此味更无他处比,春鱼只含数津门”。崔旭诗:“清明上冢到津门,野苣堆盘酒满樽。值得东坡甘一死,大家拼命吃河豚。”明代的一本书《五杂俎》中称河豚的精巢为“西施乳”,原文是这样的:“河豚最毒能杀人,闽广所产,甚小,然猫犬鸟之属食之无不立死者。”人笃信天下至美风味是河豚,河豚中又以腹膏最美,其次才是鱼皮和鱼肉,腹膏的雅名,便叫“西施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精巢。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曰:“河豚腹胀而斑状甚丑,腹中有白曰讷,最甘肥,吴人甚珍之,目为西施乳。”宋人薛季宣有《河豚》诗为证:“西施乳嫩可奴酪”,是说其嫩胜于乳酪。朱彝尊《河豚歌》称:“西施乳滑恣教啮”,则是赞其滑爽。此外尚有“才喜一尊开北海,忽看双乳出西施”的赞美,应是形容它的肥白了。照《格物论》说法,此物剧毒,但既然“秀色可餐”,也就不乏“拼死吃河豚”的勇夫了。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吃河豚不光吃河豚肉,连毒性最大的内脏都吃,可见这种美味的极大吸引力了。河豚不但能吃“西施乳”,其河豚肝脏等只要处理好了,都可以成为人们盘中的美味佳肴。会吃河豚的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食之有道,食之有味,更食出一种文化,一种意味。
其实河豚中的毒素集中在鱼的卵巢、肝、血液、皮肤等处;鱼白(精巢)和鱼肉无毒。所以应趁鱼鲜之时,剖腹去脏。将鱼肉片下,反复洗净,至鱼肉雪白无血丝,再用清水“拔”过,即可安全食用。食用鱼白时要摘去鱼白周围的血丝,然后稍加盐、矾搓去粘液,再反复冲洗,换水浸泡,即可烹制各种以西施乳为主料的佳肴名馔。如:清蒸、白烩、软溜等。最有特色的是胭脂西施乳(俗名笃鱼白)。此菜用河豚鱼白十副,加调料上屉蒸熟后,炝勺、烹佐料,打高汤后下勺笃炼,用嫩糖色或天然苋菜红找色,然后收汁勾芡,打花椒油翻个出勺。食用时,将择洗干净的苦屈菜250克,随麻酱(加白糖)、面酱两小碟上桌佐餐。其特点是:鱼白呈淡红色,香艳美丽。甘腻细嫩,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