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山

更新时间:2022-06-12 11:39

西望山距息烽县城西15公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最高峰团山岩海拔1662米。西望山被誉为“西南南来佛教第一山”,山势连绵起伏,纵横百余里,自然风光奇丽,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和八大庙遗址,是明清至民国时期西南临济禅宗佛教丛林。“贵阳十峰”之一。

名称由来

西望山原名“翠淑岭”,传说西汉时期夜郎国王在此修建行宫,用以消夏避暑,周边村民顿觉希望来临,于是便称其为“希望山”。公元1653年西蜀高僧语嵩大和尚率八弟子在希望山修建八大庙群,为了彰显佛教西天取经之灵气,更名为“西望山”。并在大殿神龛壁柱上刻下“此处即是西天,何需别求南海”,从此西望山又有“小西天”之说。

相关历史

永乐五年(1407年),建文皇帝南巡途经西望山,留下了赵谢二将军与当地居民合族的传说。此后,水西安氏用佛教安边化民,安国亨在明万历年间先后修建毗庐寺、报恩寺,并请大学士张问达撰写碑文。1931年,贵州代省长、北洋教育总长任可澄到西望山前稽考立说,认为“盟誓碑”与中国历史上的一桩秘案——明建文帝朱允炆君臣隐蔽西南有关。碑上笔法含蓄典雅的“万古丛林”四个字,折射出君臣怆然身退、归隐山林的无奈心态。

相传明朝建文帝被燕王朱棣追杀,逃到西望山才得已安度晚年,因此有“一拜西望山回报吉祥平安”之说。

贵州国际汽车露营基地(2张)人们从西望山挖掘出来并至今保持完好的“万古丛林”盟誓碑得到佐证。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两次拜游西望山,最后一次到留下了“圣贤气节、民族精神”八个题刻,此后蒋介石迫于抗战压力,任命冯玉祥将军为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由此就有“二拜西望山必有新希望”之说。

主要景观

“北有丈雪,南有语嵩。”明清之际,就有高僧在西望山西麓薄刀岭下修建华严寺。清顺治十年(1653年),破山大师再传弟子语嵩携弟子佛宗、佛海、佛智等入驻西望山,恢复和重建了凤池(木皮)、塔院、瞿昙、永寿、华严、报恩、毗庐、万寿等八寺。一时间,以凤池为中心,方圆百里梵宫琳宇,蔚为大观。

语嵩教通三藏,学究一乘,修持精严。他在西望山创建了临济禅宗西山法系,共传承了十五世,香火延续至解放初期。语嵩法系在继承破山大师一系的前提下,认为佛法遍及世间、随机灵活、顿悟成佛,主张农禅并用,怀念故国、教化于民,其佛学思想对滇、湘、江、浙及黔中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门宗象,大善知识。”民国名士桂诗成将创建语嵩禅系与王阳明心学的影响相提并论。

黔僧多蜀籍。在破山禅系的影响下,四川高僧大德敏树相如、丈雪通醉、燕居德申等先后来到遵义、贵阳等地,广传破山法乳。一时间,以西望山为中心的乌江南北两岸临济禅宗大兴。语嵩的蜀籍弟子嵩眉、嵩目、嵩耳等170人,在西望山及周边广树法幢,其中不乏禅门高僧,影响深远。

在西望山近十年间,语嵩与南明遗老钱邦芑、郑逢元、文安之、方于宣、王弘缔等往来密切,谈经说法,诗文唱和,留下了许多传说、佳话。许多文人雅士也相继来到西望山,冯玉祥、毛光翔、杨恩元、任可澄、桂诗成、王廷直、杨森、李专等都在山上留有手迹,现存有“盟誓碑”、“望松碑”、“亘古不磨碑”等石刻三十多处,成为息烽县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望山山势峻峭挺拔,异峰突起,绵延数十里,山上有著名的八大景、二十四小景,有瘦削如仞的薄刀岭,状如莲瓣的莲花山,怪石狰狞的白虎嘴,气象堂皇的九龙岗,烟霞弥漫的佛香湾,七彩虹霓的雨花瀑,气宇昂扬的石将军,刀削斧劈的双扇门,险象环生的铁围城……可谓一峰一世界,数步一重天。

主要植被

西山多名树,奇峰长灵药。山上有77个科木本、200多种树种,红豆杉、鹅撑秋、银鹊树、楠紫木等珍贵树种随处可寻;有300多种中草药,天然名贵药材竹荪、灵芝、天麻、独脚莲、杜仲等布满山间,被人们称为“珍稀植物王国”。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贵阳十峰”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