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17 17:40
西洋参疫病是由恶疫霉引起的、发生在西洋参的病害。主要为害西洋参地上部和根部,西洋参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叶柄感病后,致使复叶凋萎下垂;在茎端和复叶的基部感病,可使全部叶片萎垂;根部感病,呈黄褐色,湿腐状烂根,表皮易剥离,根内呈黄褐色有花纹。
西洋参疫病病原为恶疫霉(学名: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t Cohn.) Schrot),是真菌中一种藻状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孢囊梗合轴分枝,粗2.0-2.5微米。孢子囊顶生,近球形或卵形,罕为长卵形,基部圆形,长宽比值为1.3-1.5,平均为1.4;具一明显乳突,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具短柄,柄长0-4.2微米。游动孢子肾形。休止孢子球形,厚垣孢子未见。藏卵器易在各种培养基上大量产生,呈壁薄、平滑、无色的球形,柄棍棒状。雄器近球形或不规则形,多侧生,靠近或远离藏卵器柄,偶有围生雄器。卵孢子球形,浅黄褐色。
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5℃,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2℃;游动孢子囊发芽温度为5-15℃,以10℃为最适。
西洋参疫病主要为害西洋参地上部和根部,西洋参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感病部位呈水浸状不规则的大型斑点,暗绿色。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西洋参上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西洋参植株体内,遇高温、高湿条件,2-3天出现病斑,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西洋参疫病在气温高、雨水多的7-8月份发生。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参床通风透光不好,西洋参疫病就极易流行。当日平均气温17-20℃,地温16-19℃,土壤湿度48%(腐殖土),空气相对湿度70-90%时,西洋参疫病开始发生。平均气温24℃,地温20℃,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土壤湿度60%以上,疫病发生最严重。高温连雨天气发病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