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河

更新时间:2023-02-18 09:52

西营河,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河石羊河的支流。在武威市西南部。因流经西营堡,故名。上游宁昌河与水关河均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之冷龙岭的北坡,东北流汇响水河,入武威市境,西营堡以上河长80公里,年径流量3.88亿立方米。以山区降水补给为主,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径流量3.7亿立方米,河流水能蕴藏量4.4万千瓦。地下水蕴藏量1.6亿立方米,埋深为10~60米。上游冰川面积19.8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07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0.17亿立方米。西营以下,进入冲积、洪积平原,河道分叉,渗漏严重,河水断流,是径流的消失区。

名称演变

干流概况

西营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的冷龙岭北麓和卡洼掌(肃南县冷龙岭假墙槽),主流宁昌河由南向北流,流经铧尖处有左岸支流水关河汇入,始称西营河。宁昌河与水关河河长、集水面积基本相同,两河在铧尖汇合以后到四沟咀(即出山口处)的25公里之间,只有响水河、土塔河两条不大的支流汇入,再东北过西营水库,出祁连山。经过西营乡以后进入走廊平原,散开成扇形河网,大部分水量被引入灌区,河流分汊,渗漏严重,河流长年干涸,只有大洪水时才有水流通过。

西营河山区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河长80公里(一说77公里),其中上游肃南县境内长度为55.4公里。

水文特征

西营河水源主要来自肃南和天祝二县山区的降水与冰雪融水。上游冷龙岭一带有19.8平方公里的高山冰川分布。多年平均径流量3.7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2.17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为4,9亿立方米,最小为2.83亿立方米,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9%。年输沙量约为24.3万吨,其中6~9月占88.3%。河流结冰期长达4个月左右。

西营河在出山口处,原设有四沟咀水文站,该站为西营河的控制站,于1955年开始观测,控制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1972年修建西营水库时被撤消,同年于上游19公里处设九条岭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077平方公里,四沟咀站与九跳岭站在1972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同期观测。西营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76.7公里,河道坡降28.2‰,坝址处河底高程1994米。西营河在出山口以上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冬春季长而冷,据西营水库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6.3℃,多年平均蒸发量1133.4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281.2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降水量随海拔高程的抬高而增大,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高达700毫米,平均风速2.4立方米/秒,最大风速14立方米/秒。西营河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兼有融冰化雪补给为铺的综合补给型河流,水文站处多年平均流量11.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72亿立方米。西营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大洪水主要发生在7、8、9月,甘肃省水利厅设计院曾于1965年,在四沟嘴水文站河段做过历史洪水调查,调查到1895年、1945年历史大洪水,其洪峰流量分别为807立方米/秒、453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西营河上游有两支主要河流:水管河(水关河),其支流有:大珠峰沟、二道沟、三道沟、冰沟等。宁昌河的支流有青羊河、骆驼河(陀螺河)、龙潭河等。西营河支流有响水河、土塔河等。

水关河(皇城),发源于肃南县皇城水关村水磨沟脑,终止点为宁昌河交汇处。肃南段全长30.63公里。

小泉沟,发源于肃南县皇城镇金子滩村驼垭豁,终止点为皇城镇东大河交汇处。肃南段全长35公里。

宁缠河(宁昌河),发源于肃南县皇城镇宁昌村账房沟口,终止点为皇城镇水关河交汇处。肃南段全长10.55公里。

驼骆河(陀螺河),发源于天祝县旦马乡境内祁连山冷龙岭北坡,在肃南县皇城镇与大直沟河汇流,天祝县河流长度约7.86公里。继续北流,在皇城镇与宁昌河交汇。肃南段全长13.57公里。

土塔河,发源于肃南县皇城镇土塔河脑,在皇城镇汇入西营河,肃南段全长8.37公里。

响水河,发源于天祝县旦马乡响水天池(响水河脑),在下游15.25公里肃南县皇城镇长方村汇入西营河,河流长度约15.25公里。

熊爪湖,位于西营河冲积扇前缘低洼地带。据《甘肃通志稿·舆地九·水道》载:“熊爪湖在县北五十里”。即武威市双城南严家疙楞一带。现仅留几处小的水池,大部分地区早已开垦为农田。

武始泽,位于西营河与金塔河冲积扇前缘之间的洼地中,在武威市海藏寺以南,即《水经注》中:马城河“上承姑减武始泽”,后由于泥沙淤积,早已消失。

治理开发

防洪工程

截河坝防洪堤截河坝,是西营河老河槽之一,后成为西营河泄洪河道,每逢汛期,河段出现轻重不同险情,严重威胁两岸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及西营五干、甘新公路、兰新铁路的安全。多年来,灌区人民不断进行治理,由于资金不足,成效不大。1989年,市水电局经勘测设计于8月动工兴建永久性防洪堤,计划于1990年完工。

水库工程

西营河水库,位于武威市西南40公里的西营出山口段四沟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中型调蓄工程,按百年二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为三等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9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10万立方米。由主坝、副坝、输水洞、泄洪洞组成。1960年1月开工,仅改建了武九公路部分土方工程,投资39万元。1961年6月,因国家经济暂时处于困难时期而停工,1970年3月由武威县革委会决定继续在四沟嘴建库,并成立武威县西营水库革命委员会,由许练发、孙文山负责施工。同年年10月,省水利电力局批复:四沟嘴修建低坝,总库容控制在1000~1300万立方米。根据批复,在原勘测、规划基础上,由武威县水电局重新进行设计。1973年12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后,开始蓄水,1977年4月全部竣工。建成坝高37米,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

灌区工程

西营河水库灌区,位于武威市以西6公里,东连金羊、永昌井泉灌区,东南与金塔河灌区相邻,西南与西北分别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昌县接壤。灌区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程在2150~1510米之间。为冲积洪积扇平原,适宜各种粮油作物种植,多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蒸发量达2115毫米,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灌区有兰新铁路和甘新等四条公路贯穿其间,交通便利。辖西营、永丰、松树、柏树、怀安、金羊、洪祥、丰乐、青林、金山10个乡j104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劳力5.7万。有耕地38.5万亩,林地1.2万亩,人均耕地2.7亩。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豆、谷、洋芋、油料、甜菜等。

灌区历史悠久,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即开始戍兵屯田,兴修农田水利。西晋后期(公元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丰乐镇设置武兴郡,安置大批流民浚河开渠,进行农业生产。元代至元廿五年(1288年)对农田水利加强整治。明代进行库屯,并大量移民屯垦。清代西营河农田水利得到较大的发展。顺治十二年(1655年)编修的《凉镇志》载,土弥干川已发展为5条坝河,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凉考治·六德全志》载:已由5条坝河发展到2渠10坝,两渠即怀渠和永渠。包括永昌井泉灌区全部耕地及金羊泉灌区的部分耕地,灌溉面积共计47万余亩,并制定了相应的水规民约。民国时期,基本沿用原来的水利工程及管理办法。民国31年(1942年)至36年(1947年)由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和水利部河西水利工程总队先后。提出西营河灌区旧渠整理和修建水库计划书。由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武威工作站整修了怀渠的三坝河垴平交道等6处工程,灌溉耕地24万亩。

从1952年到1961年的10年间,新修渠首引水枢纽1座,总干渠2条长25.6公里,干渠9条长97公里,全部为于砌卵石衬砌渠道,灌溉面积扩大为32.2万亩。从1962年开始,对灌区重新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建设,到1990年,建成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浆砌卵石总干渠1条,长10.9公里,干渠5条,长82.9公里,各类建筑物230座,支渠65条,长221.4公里。建成条田30万亩。利用干渠水能修建3750千瓦水电站1座,50至160千瓦小水电站8座,在灌区下游建成机井355眼,以弥补河水灌溉之不足。同时在灌区中游地区,建成人畜饮水机井58眼,蓄水池541座,水窖170座,截引地下水工程4处。至21世纪初,累计工程总投资达3600多万元,灌溉面积达到38.5万亩,成为武威市最大的河水灌区。并彻底解决了灌区11.5万人和1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永昌灌区,位于武威城北。东邻石羊河,西与西营灌区相连,南接金羊灌区金羊乡,北和永昌县、民勤县交界。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总面积276.3平方公里,永昌灌区的灌溉水源,依次以河水、泉水、井水为主,河水主要依靠西营河水灌溉。随着上游西营灌区的不断开发,可供本灌区引灌的河水日渐减少。1950年代到196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约8万亩,到198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仅能灌溉2.5万亩。泉水主要在西营河下游区及东大河下游区的潜层水,在本区内出尽带所形成的三个泉系,即:以东大河和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石羊河支系泉系。这三大泉系共形成大大小小泉水沟道116条,成为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随着河水、泉水的逐年减少,灌区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用打井提取地下水的方法来补充灌溉水源的不足。最初天早时挖土井,用吊杆等简单提水工具提取地下水灌地;到1960年代中后期,少数地方已开始打机并,用柴油机提水范地。到1970年代初期,由于河水、泉水锐减,盆区抗早以机井建设为主,截止1989年底,先后打成机并946眼,配套896眼,年提取地下水1.04亿立方米,成为本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灌区共辖永昌、四坝、洪祥、双城4个乡镇;53个村,有人口6.85万人,耕地20.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3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胡麻、甜菜、瓜菜等。

水电工程

西营总干水电站,位于西营乡陈鲁村地界西营总干渠4.1公里处,总装机3台,总装机容量375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60千瓦,年平均利用3565小时,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渠道引水式季节性电站。1985年10月动工,1988年9月建成发电。经丰(乐)西(营)35千伏线网并入武威电网联网运行。

九条岭电站,枢纽位千九条岭水文站下游约1公里处。距离武威市约55公里,电站总装机8700千瓦,设计二台单机3600千瓦、一台1500千瓦的卧式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设计水头63米,设计引水流量1700立方米/秒,年平均发电量3400万度,年利用小时数3908h。电站为V等小(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分为两期施工,第一期于2007年2月开工,枢纽、厂房、压九管道、调压井、尾水渠由武威市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于2007年7月16日开工。隧洞工程由福建海坛隧洞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于2007年3月开工。中于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其他原因,以上两单位均于2008年底解除合同。第二期工程于2009年7月重新开工,枢纽工程为张掖市水利水电工程局承建,干2009年8月4日开工建设,2011年6月5日完工。发电厂房及压力管道工程为武威市凉州区水利水电工程局承建,于2009年8月22日开工,2011年5月20日主体工程完工,7月14日全部完工。引水隧洞及调压井工程为张掖市水利水电工程局承建,于2009年8月13日开工,2011年4月25日完工。压力管道制安工程为张掖市水利水电工程局承建,于2010年4月12日开工建设,2011年5月8日完工。机电安装由武威市凉州区水利水电工程局中标承建,于2010年7月10日开工建设,2011年4月16日完工。九条岭水电站已于2011年4月27日运行发电。引水隧洞于4月19日、枢纽、厂房和高压管道及机电安装于7月21日均顺利通过由业主组织的工程验收。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