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江

更新时间:2024-10-06 10:09

合浦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穿城而过的西门江一向清澈见底,几千年来,人们沿江而居,受益匪浅,它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淳朴的合浦儿女,被评为合浦人民的母亲河。西门江建于唐代早期,因河流经合浦县城城西门外,故定名为西门江。

河流概述

西门江是南流江的入海分支,北达黎湛铁路,南通北海港,是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黄金水道,也是合浦沟通北海、张黄、武利、玉林等地的重要水运航道,自从秦始皇公元前217年命令军队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珠江三大水系的水运网络形成后,西门江便成为中国第一条对外贸易的海路通道。

西门江曾经作为古合浦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引多少商家竟风流。西门古渡上,合浦人民曾经繁忙的身影,西门江上曾经清澈见底的江水,印证着昔日廉阳八景之一“西门古渡”的美丽和繁华。

历史介绍

由于西门江对廉州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历朝历代整治西门江的记载不绝于史籍。最大的一次整治是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命廉州府征集民夫兵丁和调动沿海驻军大规模疏浚西门江及上游,以作抗倭防寇要塞。

西门江的水路通道作用,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的西门江尚可通行200吨以上的货船直达玉林南流江船阜。但是,随着沿江上下游开发建设的加速而开展的下游围海造田,上游堵江开地,西门江急剧的萎缩了,昔日三、四十米宽的江面只剩下一半,最窄处江流不足十米。随之而来的是脏水积滞,污染事件频发、洪灾泛滥不断。

特别是1985年、2006年的两次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以及1997年3月的西门江特大污染事件,震惊了合浦人。西门江往昔在合浦人心中的骄傲,变成了无奈的痛。也成了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悬在心头上的“定时炸弹”,整治西门江始终都是县委、县政府决策中的重大惠民措施。因此,围绕着整治西门江,断断续续拉开了一场历时十八年的持久战。

整治

原因

近十年来,由于居住人口密度不断加大,西门江城区沿江两岸建筑密度也逐渐增大,排向西门江的排污量也不断增加,江岸堤内淤积十分严重,水流受阻,水流量逐渐减少,水质严重恶化,西门江成了一条“臭水江”,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西门江两岸街道窄小,路网布局零乱,居住环境日益恶劣,有碍观瞻,影响了合浦古城的声誉。每年雨季到来,西门江沿江居民群众饱受涝灾,苦不堪言。1985年、1994年、2006年等等几次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至今在合浦人心中还记忆犹新。

整治工作进展

合浦县县城西门江河道整治工程终于在2009年6月初开始西门江河道整治河段所涉及到的绝大部分居民也纷纷按照合约行事,实行“阳光”拆迁。西门江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估算总投资1.8亿元,拆迁范围为东至车沟底,西至西门江,南至双江桥,北至下新桥。一期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河道整治(按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沿旧河道疏浚下新桥经廉州中学、廉州电站至双江桥河道,全长3450米;另一方面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滨江路建设,沿江左岸下新桥至双江桥滨江路长1950米,路宽21米;还珠大道延长线建设,全长720米;廉中桥建设,在还珠大道延长线末端建桥面宽30米的桥梁一座,横跨西门江与廉中相接;廉南至滨江路道路建设,全长960米;金鸡西路至滨江路道路建设,全长780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