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0 13:49
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实际上,孙老伯“求求你表扬我”的核心内容,其实在于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其实在很多时候,救个人对能力强者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即使如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见义勇为退避三舍。好人好事得不到及时的宣传,那么可能会让一些人加入到规避做好事的队伍之中。尽管类似“要表扬”的行为对于挽救日渐式微的见义勇为之类的文化传统的作用似乎并不大,但老伯的努力,让当下很多沉浸在价值与文化遗失时代的主流人群汗颜。
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该帖引来网友热议。
若是简简单单的救完人,之后不留名不留姓地离开事发现场,或许这样的新闻模式更符合国人习惯中的思维定势,因为类似的一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确是频频发生。
但显然,这一次的八旬老人池中救人没有遵循这一事件的常规发展套路,或者说前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是奋不顾身救人,但后半部分却有了变化,这一次救人者要求被救者宣传一下见义勇为之举。正是这个令人颇有些愕然的要求,不仅引起了被救者家属的不满,也引发了网友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对见义勇为进行探讨。
这一次,尽管网络上讨论得热热闹闹,但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几乎都偏向于八旬老人的救人行为,而且多数网友也支持孙老伯希望媒体宣传自己的要求。想象中的激烈交锋没有出现,相反倒是不少公众在指责被救者的女儿。
相信支持孙老伯的每个人,都在意一个并不太深的池塘里,有人落水却只有两位八旬老人施救的事实,以及周围许多年轻人不救的尴尬;有了这样的现实尴尬,公众的选择就变得轻而易举。其实,即使不看救人者的年龄,就算是救完人求个宣传,也是合情合理的,又有谁会吃“闷亏”呢?真正的问题是,当下类似的见义勇为善行并不多,以至于在江苏宿迁,开始把人的基本善行与一定额度的奖金挂上了钩。
实际上,孙老伯“求求你表扬我”的核心内容,其实在于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其实在很多时候,救个人对能力强者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即使如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见义勇为退避三舍。好人好事得不到及时的宣传,那么可能会让一些人加入到规避做好事的队伍之中。
至于孙老伯救人之后求宣传,根本原因还在于公众对于见义勇为之举的淡漠,正是有鉴于此,这起本来常规化的新闻事件,才在下半段有了“求求你表扬我”的戏剧性一幕。宣传当然不是目的,警示那些看客,才是“求求你表扬我”的深意所在。
无独有偶。2008年,重庆汽车北站清洁工廖光明“做好事要表扬”,曾受到多家媒体采访,并引发社会热议。而一项调查资料显示,逾九成网友认为做好事可主动要求表扬。
受到传统文化掣肘,大家往往主动做好事、“被动”受表扬,或者干脆“做好事不留名”。因而,当有人做了好事主动“要表扬”、“要宣传”时,难免与固有价值判断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是“要表扬”的廖光明,还是“要宣传”的孙老伯,其实都无可厚非。
做好事“要表扬”、“要宣传”首先符合人性。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表明,人有尊重需要。人们并不否认甘于奉献、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方式,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高调、有人低调。而这,没有对错之分。何况做好事“要表扬”、“要宣传”,事实上并没有违背现行的政策体系。
毫无疑问,做好事“要表扬”、“要宣传”与做好事“为表扬”、“为宣传”,在动机和目的上泾渭分明。正如孙老伯所说的,“我自己都80多岁的人了,要那个名声做什么用?”退一万步说,即便事情真相如此,也并非一无是处。相较于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主观利己客观利人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嘉许空间,对营造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观整件事情,吊诡之处在于:八旬老人跳入池中救人,而比他们年龄更小的人“围观”。更加吊诡的是,事后,救人者因为“要宣传”而遭受被救者和其他“年轻人”的质疑乃至“炮轰”。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与结局,是缺乏信任、怀疑一切的演化必然。表面的纠结掩饰不了内在的双重“病态”——“行为病态”和“价值病态”。或许可为诸多的“见死不救”事件找到一丁点的答案影子。但这使得悲哀和绝望随之袭来。
可能很多人会跟这位大妈的女儿一样,都认为老伯救人要表扬,是不是想炒作一把,趁机出名呢?毕竟,在炒作经济异常发达的当下,炒作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利益。
于是乎,各色各样的人,为了炒作不惜糟蹋文明、颠倒黑白或者厚颜无耻,比如芙蓉姐姐和凤姐之类。
可是,一个82岁的老人还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炒作吗?就算炒出名了,他还有精力去享受炒作的利益吗?再者说了,老伯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退役军人,现在每月七七八八加起来收入过万。这样的经济实力,他还有必要将生命别在裤腰带上,玩着炒作的时尚?或许,包括被救大妈的女儿在内的很多人应该反思,是不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在面对外界对自己救人后要表扬的质疑时,老伯出说了他的想法:“我经历的历史塑造了我的世界观,我的世界观指导我的行为。我只是想通过宣传我的事情感染更多的人。”可是,如今的社会环境似乎与老伯形成世界观的时代有着太大的区别。那个时代,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单纯的精神上的享受。
然而时代不同了,一些对价值观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你做好事了,可能受到表扬,也可能被人讹诈。而当这些社会文明遭遇了残酷现实时,或许只有这些80多岁的老人还保持着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而更多的人,只能望而却步,甚至是敬而远之。
应该为老伯的“要表扬”感到心酸,当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社会的很多文明不断绝迹时,当他们发现曾经生存的精神土壤发生变质时,只能试图用一些近乎走样的手段来拯救那些遗落和丢失。
尽管类似“要表扬”的行为对于挽救日渐式微的见义勇为之类的文化传统的作用似乎并不大,但老伯的努力,让当下很多沉浸在价值与文化遗失时代的主流人群汗颜。
就像人类为了不被各种污染所侵害,不得不倡导低碳生活一样,维护见义勇这种社会文明,实际上也是在维系每一个人生存的精神家园。不难想象,如果“不敢扶”“不敢帮”成了一种社会常态,那么,这种冷漠会让整个社会文明陷入一片死寂。如此说来,老伯的“要表扬”或许应该看成是一种呼唤,一种体会见义勇为之类的社会文明关系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