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不怪

更新时间:2024-09-25 08:51

见怪不怪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洪迈《夷坚三志己》。

释义

[face the fearful with no fears;become inured to the mysterious] 遇到怪异的现象或事物沉着镇静,不受惊扰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近代·梁启超《为学与做人》致梁思顺:“此汝所见惯者,俗语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吾行吾素可耳。”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先前的‘见怪者’,说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现在的‘怪’,却早已声明着,叫你‘见莫怪’了。

近代·徐兴业金瓯缺》第八章:“那时见怪不怪,自然心平气和了。”

近代·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怿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成语典故

宋朝的时候,某城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旅店,接待过往客商,也代销一些货物。

一年春天,姜七常常听见后院那边隐隐传来悲切的声音,但到那里去张望,又一无所见。次数多了,他也不以为意。

过了两个月,有五个客商来到他的店里居住。当天夜里,五个客人都听到了悲切的哭声。他们一一起床,到了后园,发现哭声从附近的猪圈里发出来的。走到那里一看,见是一头老母猪在流泪哭泣,便争相问道:“你这畜生,为何半夜里在此作怪?”

说来也怪,那老母猪竟然口出人言道:“列为不知,我本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养母猪为业,等产下猪仔后便卖掉,一年卖掉的多达数百头,靠此撑起了家业。我死之后受到了惩罚,被投生为猪,如今真是懊悔啊!”

第二天一早,客商们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姜七,并规劝他好生养那老母猪。姜七不以为然的说:“畜生的话怎能相信?两个月前我就觉察到这件怪事了。见到怪异的事不惊怪,这个怪便会自己败坏,你们不必大惊小怪。就算它是我祖母投生的,又怎么样?随它去吧!

客商们还是劝他好生奉养那头老母猪,姜七不屑在听,反跟其中一位客商争吵起来,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过了两天,姜七突然患病。他怀疑是那头老母猪在作怪,便叫屠夫把它杀了卖掉。

不料,姜七的病越生越重,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临死时,他发出猪被杀的叫声。

成语寓意

典故中五个客人因为母猪怪声与姜七争吵不欢而散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见稀奇怪异的事物或者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而是应该镇静自若地对待。

成语用法

“见怪不怪”的意思是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形容遇事沉着。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中作宾语、状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