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桥小学

更新时间:2023-12-23 16:58

觅渡桥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苏应珂、邵荣洗等在新街巷创办冠英义学。光绪八年(1882年),改为冠英义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月,更名为公立冠英小学堂,公推庄苕甫为堂长,庄绅询为驻堂堂董。时校舍紧缺,于5月间迁移觅渡桥堍庄三贤祠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学校校誉较好,学生倍增,借用东邻瞿氏宗祠辟为东斋,设3个班级授课。如今觅渡桥小学被省教委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简介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母校,解放后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刘少奇、董必武、宋庆龄、茅盾、陆定一、柳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觅小题词,激励师生发扬秋白精神,做党的好孩子。

名字变迁

觅渡桥小学创办于1841年,学校经历了“冠英义学”、“武阳市初等高等小学”等8次改名,在1984年,改为觅渡桥小学。1989年10月定为钟楼区实验小学。1994年常州市西大街小学和觅渡桥小学联合办学,1999年由觅渡桥小学统一管理。1999年5月,觅渡桥小学被省教委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教学基础

觅渡桥小学现有83个班级,三千多名学生,129名教工,占地面积8790平方米,建筑面积7641.15平方米。建有电脑室3个,阅览室、自然市、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劳技室、多功能教室、红领巾电视台等20多个专用教室和180米的塑胶跑道。学校是省教科所的实验基地。

获得荣誉

历史沿革

民国抗日战争初,一度停办,校舍损失大半。民国17年(1928),改名为武进县立觅渡桥小学。民国34年(1945)9月,改称武进县城一镇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8年(1949)初,又改称武进县乐善镇中心国民学校。时有22个班,在校学生1123人,教职工43人。

1950年10月,更名为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1989年10月,定为钟楼区实验小学。1994年,钟楼区政府决定常州市西大街小学与学校联合办学(常州市西大街小学为学校分部),时有35个班级,1931名学生,83名教工。1999年撤销分部,学校有36个班,在校学生1913人,教工101人。教工101人。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校合建筑面积 平方米,有计算机房、阅览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劳技室、乒乓训练馆、红领巾电视台等20多个专用教室和220米环形塑胶跑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