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9 14:16
视力低下:又称为视力不良或视力低常,指裸眼远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视力低下以单眼判断,裸眼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的眼,统称为视力低下眼。我国儿童正常远视力的设置标准为:3岁0.5,4岁0.7,5岁0.8,≥6岁1.0.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程度划分标准在防治工作中具有实际意义,它是评价和判定患病状况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采用的标准不尽一致,对防治工作的评价和资料的可比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以前,即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低下的分度标准为:0.7~0.9为轻度视力低下,0.4~0.6为中度视力低下,0.3及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后,视力低下的分度标准,199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规定为:5.0~4.8为轻度视力低下,4.8~4.6为中度视力低下,4.5及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但是,一些作者采用的分度标准与此又所不同,如<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0年第1期中,<北京西城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低下及屈光状况分析>一文中采用的分度标准为:4.7~4.9为轻度视力低下,4.4~4.6为中度视力低下,低于4.4为重度视力低下。
1、经常揉眼怕光,眼球运动不一致。
2、眼睛有红丝,眯眼或斜眼看东西,或歪头看东西,看书有困难,看电视离的很近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4、看视力表有拥挤现象,看直线变虚,看直线或垂线由一条成多条。
5、视物弯曲、变形、变远、变小;两眼视物不一致。出现代偿头位。
很多家庭喜欢把墙壁刷得很白,可家长们不知道洁白的墙壁会反射大量光线,刺伤孩子的眼睛;洁白的书页过度反射光线也是造成视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孩子们的读写姿势,发现绝大部分孩子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距离太近;坐的姿势比较好,握笔的姿势较差;画画、书写开始时姿势比较好,坚持性较差;身体其他各部位姿势比较好,手腕姿势较差。
家长对孩子用眼卫生不注意。孩子在家看书画画写字时间过长,有的孩子坐在痰盂或马桶上画画写字,有的趴在床上看书,也有的与大人合用毛巾,造成沙眼等。而当前对孩子视力影响最大的还是看电视过度,以及长时间上网或是长时间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吵闹,不影响自己干活,一回家就让其看动画片,有的VCD片子是连续剧,看了一盘不过瘾再看一盘,一看就是一二小时,孩子晚饭前看,晚饭后还看。有的家长还让孩子玩电脑,这对孩子睡眠、视力都有严重影响。
有的孩子园课桌椅或高或低,不符合孩子身高坐高要求;有的孩子活动室的采光或照明设备不够,有的没有窗帘,孩子在阳光直射时看图书、画画写字;有的园内绿化不达标等等。
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
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还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学生中的视力低下大部分为近视。近视眼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体质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其中体质因素占很大的比例。
1、禁止近亲结婚。
2、注意眼睛的保健。预防近视眼提倡一个早字,即应在学龄儿童时开始。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减轻减慢近视眼的发生,尤其是室外体育运动。
4、注意营养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矿物质。
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养成儿童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②看书与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手的阴影妨碍视线。
③看书时间不宜过长,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处眺望数分钟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过度疲劳。
④不要看字迹太小或模糊的书报,写字不要写得太小。
⑤教育儿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如趴在桌上、歪头看书或写字,躺在床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强光下或暗淡的路灯、月光下看书,以及在开动的车上及走路时看书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降低视力的敏锐度。
每天眨眼300次。20~40岁之间的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而在睁眼凝视变动快速的电脑屏幕时,眨眼次数会减少到每分钟4~5次,造成泪液分泌严重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燥酸涩的症状。因此特意眨眼,对眼睛的保护非常有效。一般而言,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较合适,不仅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燥酸涩的症状,而且可以清洁眼睛,并给眼睛小小的按摩,从而缓解眼睛疲劳。另外,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等熏浴双眼,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趋减眼睛的疲劳感。
按压眼球法。闭着眼睛,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也可以旋转轻揉。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20秒钟左右就停止。
按压额头法。双手的各三个手指从额头中央,向左右太阳穴的方向转动搓揉,再用力按压太阳穴,可用指尖施力。如此眼底部会有舒服的感觉。重复做3~5次。
按压眉间法。拇指腹部贴在眉毛根部下方凹处,轻轻按压或转动。重复做3次。眼睛看远处,眼球朝右、上、左、下的方向转动,头部不可晃动。
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缓解眼睛疲劳,刺激眼睛穴位,起到保护和治疗眼睛的作用
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有三类六种:角膜手术三种、晶状体手术两种和巩膜手术一种,但每种手术都存在风险。
角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生物透镜,屈折光线的能力占眼球整体屈折力的2/3,其弯曲程度的微小变化可明显改变整个眼球的屈光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人们会首先或更多地考虑通过改变角膜形状来矫正眼睛的屈光状态。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1953年日本的佐藤教授首先提出在角膜面做放射状切口,改变角膜弯曲程度以矫正近视。由于很多病例的角膜内皮受到严重损伤,其教训居多。20多年后,经改良只在角膜前表面切开,这种手术在前苏联及美国广泛开展,也一度风靡我国,但由于其对手术操作技巧、切口深度、长度选择等要求很高,术中风险较大且效果不稳定等因素,逐渐淡出视光矫治舞台,当然仍有人开展此类手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1991年正式用于临床,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将角膜表面切削成预定形状,如同将角膜制成一只凹透镜或凸透镜,用以矫正近视或远视。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中低度数(600度以下)效果较好。但存在术后眼部疼痛、度数反弹、角膜浑浊等问题。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先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切下适当面积的角膜表层片,再对下面的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塑形,最后将角膜片复位。适用于中高度或超高度(600~1500度)近视患者。手术预测性、准确性较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操作技术复杂,同时存在矫正不足或过量、角膜散光、度数反弹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青光眼、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PRK和LASIK手术主要适用于年龄在18-50岁之间、屈光度稳定两年以上、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眼病的屈光不正患者,术前应做一系列的眼科检查以排除其他眼疾,术后应定期点药、复查,以利于角膜的恢复。
此外,还有表层角膜镜片移植、层间角膜移植、层间人工角膜、角膜基质内植环术、板层角膜成形术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屈光疾病各具特点,但大多存在某种局限性或技术尚不成熟,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未被广泛采用和普及。
晶状体手术:存在严重的明显的副作用
人眼的晶状体位于瞳孔后方,大致相当于一只度数1700度的凸透镜,并且具有调节屈光度的能力。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该方法是摘除正常晶状体,可降低1700度左右的近视度数,并具有物像放大的作用,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更为方便。适用于16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但可能发生严重的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失明性并发症。
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患者,在自身晶状体前植入一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凹透镜,用以降低近视度数。手术对象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易损伤眼球相关组织引起并发症。
巩膜手术:手术非常复杂,存在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人们经过大量的检测发现,高度近视眼的眼轴长度(眼球前后径)明显大于正常眼球,而且容易不断增长。所以理论上通过巩膜(眼球外壁)手术缩短眼轴,可以达到降低屈光度的目的。 巩膜透热凝固术、巩膜缩短术、巩膜加固术等通过电凝、切除巩膜、移植物垫压等方法加强后部巩膜、缩短眼轴。对某些进行性近视及儿童高度近视有效,但手术非常复杂,存在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就是在角膜上做文章,但是,尽管如此,该手术的并发症是不可回避的敏感话题,建议近视的朋友在选择治疗方法前一定要慎重。
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是,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太长或者眼球前表面太凸,外界光线不能准确会聚在眼底所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PRK和LASIK技术),是用电脑精确控制的准分子激光的光束使眼球前表面稍稍变平,从而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会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准分子激光是氟氩气体混合后经激发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光束,属冷激光,能精确消融人眼角膜预计去除的部分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组织器官。 激光治近视先要做检查 当您决定做近视激光手术后,一定要做全面系统的眼部检查,其中包括: 1.视力检查:包括不戴镜视力和戴镜最佳矫正视力。 2.屈光检查:包括初检、散瞳验光和复验三个步骤。验光度数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3.眼前节及眼底检查:重点检查角膜透明度是否有疤痕,晶体是否浑浊,眼底检查是否有玻璃体浑浊、眼底病变等。 4.眼压检查:以排除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可能性。 5.角膜曲率检查:排除圆锥角膜及扁平角膜可能性。 6.角膜测厚:对角膜中心厚度低于500者,如果病人是高度近视,应注意角膜中心切削深度,术前向患者说明有关情况。 7.角膜地形图检查:主要目的是对整个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有所了解,除外各种异常因素。 8.术前停戴隐形眼镜二周。 专家指出,适合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人为:18周岁至50周岁,近两年度数稳定的近视眼150度至2000度、或合并散光100度至400度、及远视200度至800度均适合治疗。 眼部患感染性炎症、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或有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治疗。
18岁以下激光治近视可能白做。不久前,来自上海瑞金、长海等医院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求诊者中,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高中生,门诊量有逐日增多的趋势。对此,专家告诫: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宜。 激光治疗近视及其后遗症激光治疗近视,成为许多想“摘掉眼镜”的人所推崇的方法,不过,在做这个手术前,可要注意它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激光治疗的方法多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准感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的屈光力占全部屈光力的 70%,角膜屈光力的轻度改变即能明显影响近视的度数。PRK及LASIK两种手术正是通过切削中央角膜,使之变薄而降低其屈光力来达到矫正近视目的的。 PRK多应用于治疗中低度近视,但由于破坏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青光眼或高眼压、眩光和回退等并发症。LASIK可以保持前部角膜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能够减轻术后角膜组织愈合反应所引起的上皮下浑浊和屈光回退,预后性较好,术后恢复和稳定性也较好,适合于中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治疗。但LASIK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欠矫或过矫、角膜穿透、医源性角膜散光、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瓣不规则、眩光等等。这些并发症如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大部分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影响疗效。但是有些并发症确实妨碍视力恢复,比如术前近视术后过矫成高度近视;或术前无散光,术后成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术致存留的角膜太薄,则无法采用再次手术予以补救。又如,术中角膜穿透或术后继发严重的圆锥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收角膜移植手术,给患者带来新的麻烦。 而且,眼部激光手术对年龄也有要求。若年龄小于18岁则不适合做,因为18岁以下者眼球未发育完全,屈光状态尚未稳定,故手术效果也不稳定。若盲目接受手术,一两年后视力极有可能回退。因此,两种手术均要求患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最佳手术的年龄是25岁至30岁。严重干眼病、突眼症及眼睑关闭不全、青光眼、单眼患者等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由于术后可能出现眩光的现象,所以司机等特殊职业者,需要慎重考虑手术。即使通过手术取得了良好的裸眼视力,也要定期检查眼底及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