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龙亚目

更新时间:2023-09-07 18:40

角龙类即角龙亚目角龙类恐龙是指鸟臀目的缘头龙类的一支这类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9米。它们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绵羊!骨质装饰和鼻角保护它们免受肉食动物的攻击,而且它们可能像公牛一样冲向袭击者!在竞争中雄性也会用角互相推

简介

角龙亚目全为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龙,其特点是头上不同部位发育大小差异的角。由于顶骨和鳞骨向后延伸形成褶皱的颈盾,使之头骨硕大,几乎占全身长的1/3,此构造也影响了其他头骨部分的改变:颞颥骨退

化,部扩大,吻部细长而成尖喙,眼前孔缩小,颧骨扩大,前上颌骨的原始阶段有牙齿。内鼻孔由长锄骨棒分开,其后缘是腭骨,腭骨孔消失。下颌的喙状突发育,反关节突小。每牙列有15~40个牙不等。齿冠边缘有锯齿构造。上牙内侧,下牙外侧有纵棱。脊椎为双平型。颈椎9,背椎12,荐椎最多11个。细长的肩胛骨远端扩大,桡尺骨为肱骨的2/3,尺骨突显著,前足短宽,发育正常。肠骨低长,其骨突较大,耻骨后突退化,坐骨远端弯曲,后肢比前肢长,股骨粗壮,后足Ⅴ趾退化,末端蹄状爪。角龙出现较晚,由鸟脚类演化而出,其原始类型为在亚洲发现的原角龙,进步属种在北美发现最多,是晚白垩纪的标准化石。本亚目共有两科:原角龙科(Protoceratopsidae)、角龙科(Ceratopsidae)。戟龙头部具大小不等的角多对。

名字来历

角龙亚目的三角龙是因为头部的三支犄角而得名。角龙目恐龙的头颅间都有一圈朝后延生的骨质褶皱、喙部呈细窄钩状,以及鼻子上长着尖角。它们和犀牛很像:体形粗壮,以四肢行走,而且都是草食性动物。角龙亚目恐龙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发现,可见它们生前有群体生活习性,可能也会成群结队地对抗肉食性恐龙。在演化过程中,角龙亚目恐龙的犄角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其中以恐龙时代末期登场的三角龙最为明显,因此它被称为角龙之王。三角龙拥有角龙亚目中最特出的犄角和褶皱装备,头部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一旦遭到攻击,三角龙只要收缩其庞大的身躯,压低头部以犄角指向对方,就能构成坚强的防御架式,以吓退霸王龙之类的猎食者了。

分类

角龙类是头上带角的恐龙,一般分为两大类群,即鹦鹉嘴龙类(分类学上把它分成一个科)和新角龙类(一般为两个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头上有窄的角质的钩状喙嘴,嘴的前部有高度发达的拱状骨板,有大小轻重不等、形状各异的颈盾。

鹦鹉嘴龙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鹦鹉嘴龙了,它是最早的角龙类。过去曾把它归入鸟脚类,它在某些地方也的确像鸟脚类恐龙,但根据它最本质的特征,许多恐龙专家都认为它代表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应归于角龙类。它有短的鼻子,位置较高的鼻孔,高高的喙嘴,非常像现代鹦鹉的嘴,所以叫鹦鹉嘴龙。这种恐龙体形都比较小,身长没有超过2米的,已发现的幼年个体只有25厘米长,成年个体也不过1.5米长。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前肢长度只及后肢的58%。前肢有三具手指,第一指与其他两分开,证明前肢的手能够抓握。它的后肢有四个比较细的脚趾。鹦鹉嘴龙主要靠后肢走路。它的牙齿宽而平滑,以植物为食。这种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多年)。那时候,一些苏铁、部分蕨类植物已开始灭绝,代之而起的则是有花的被子植物。因而鹦鹉嘴龙吃的大多为坚硬的木质的茎和一些种子。虽然强大的颌部肌肉能帮助它咀嚼,但仍感力不从心。人们在它的胃部找到了胃石,这些胃石能帮助它在胃内研磨食物。鹦鹉嘴龙在头骨之后有短的棘刺向后伸出,形成小的颈盾。但这种颈盾并不明显,所以也有的科普书中详说它没有颈盾。鹦鹉嘴龙属至少已有七个种。有一种鹦鹉嘴龙头上长有微小的鼻角,后来发展成典型的角龙类。过去鹦鹉嘴龙仅能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及中国。法国的一位恐龙专家在泰国也找到了鹦鹉嘴龙化石,证明它的分布区域已经南移了。

新角龙类分为两个科,即原角龙科与角龙科。新角龙类的最大特点,就是头骨前部深而窄,吻部细,头骨特大,长度约为身长的1/4 ~1/3 ,但是其中有一半并不是真正的头,而是颈盾。新角龙类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头上有各种样式的角,这不是装饰品,而是锋利而凶猛的武器。当肉食性恐龙气势汹汹地冲上来时,新角龙类就像现代非洲野牛那样,利用它们的角与之进行生死搏斗。当然不同形状的角,也可以作为种间雌雄差异的标志。

原角龙科中最著名的,就是本书前面曾提到的原角龙。由于发现了它的蛋化石,人们确信恐龙是生蛋的。这曾成为20世纪20年代科学界最轰动的新闻。“原角龙”的原义是最早头上长出角的恐龙。它的躯体较小,一般不超过2米,体重不超过180公斤,看上去是一种笨重、矮胖的动物。它的头较大,头骨有46厘米长,头上还没有长出真正的角,只在鼻骨和额骨上有粗糙的突起,这是角的雏形。它的头上有很大的颈盾,乍看起来好像戴了一顶帽子。它的头骨有些特征如喙嘴等,与鹦鹉嘴龙相似,可见它的确是鹦鹉嘴龙类与新角龙类的中间类型。它的前后肢几乎等长,四肢粗壮,有宽阔厚实的脚,趾端有像爪一样的蹄子,说明它像现代犀牛一样,是在高原上生活的。它有大而有力的颌下肌,能帮助它用钩状喙嘴咬断植物的茎或叶子。原角龙下蛋的窝是连在一起的,说明它们是群居的。刚刚出世的小原角龙需要妈妈的照顾,直到能独立生活为止。从蒙古发现的众多原角龙化石中可以看出,雄性原角龙的颈盾要比雌性的大而粗壮。原角龙营集体生活,一般都由一雄性个体作为领袖。雄性原角之间会进行撞头争斗,胜利者就成了这一群体的头领。原角龙科的成员在北美也有发现,如蒙大那角龙就是在美国蒙大那州发现的原角龙类。它的鼻骨上方已长出了很小的角,但颈盾比原角龙要小。有的恐龙专家认为,它可能跑得较快,因为它的脚极度为宽厚,而且有四个脚趾,趾端有利爪。

发现化石

2023年9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一只为新属种,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