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子光

更新时间:2023-03-16 16:03

解子光(1922—2010.8),男,192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成都第七中学校长(1953—1979)、成都市教育局局长、中国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主编四川省广播学校教材《教育学》。

逝世一周年追思会

2011年7月25日,原中国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成都市教育局局长解子光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在成都七中举行,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高校教授在内的150多名解子光生前的学生前来悼念,15位校友代表发言缅怀老校长。

成都七中校友会副会长、解子光追思会组织者吴晓鸣:“老师生前要求,他去世后不准家人参加、举办追悼会,所以他远在美国的儿女没有回来。”

回忆 为听报告 学生憋得尿裤子

2011年7月25日上午9点半,追思会开始。150余名解子光的学生在组织者的带领下,一起向解子光敬礼,敬献鲜花。

1953年,解子光调任成都七中担任校长,开始了他在成都七中的辉煌历程。在成都七中26年的教学生涯中,解子光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教育、科技、医疗等行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们一般很少有机会与解校长‘亲密接触’,大多数时间都是听他的报告会。”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介绍,他姓银,是解子光的学生,解子光每次做报告,下面鸦雀无声,有的同学在报告中间想去厕所,但为了听到完整的报告、不被其他人抢了位置,硬是憋着直到报告结束,“几次听说有学生尿了裤子”。

讲述 爱才惜才 凡事为学生着想

1958年进入七中学习的王昂生是原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1998年获得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在他的眼里,解子光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更是一位大公无私凡事为学生着想的家长。“可以说,他的一个举动决定了我的一生。”王昂生介绍,他高中毕业那会儿每门功课的最高分为5分,他有9门功课都得满分,但政治和操行只得了4分。“那时候政治和操行是依据出身、家庭,再加一点‘个人表现’打分,根据当时的政策,我的出身、家庭最多打3分,只能上较差的大学或大专。解校长得知情况后很生气,他直接把这两门功课的分数改成了5分,并加盖了校长印,这才让我上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兴栋:应弘扬解子光开放的教育理念

追思会上,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弘扬解子光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开放、开明的教学理念等。”张兴栋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执教已51年。作为一个老师,他说解子光的教育理念影响了自己一辈子。

张兴栋回忆,当时他们班是整个年级出名的“调皮班”,“如果按照现在的很多教育观点来看,会觉得当年的我们成不了大器。”但解子光对学生的培养,不只关注领悟、学习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教他们怎么做人。

“如果没有这种培养,我们不可能成长。”张兴栋说,当时的老师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都能懂,根本不用布置作业、开夜车。

百年校庆前 解子光写信更正10年前的错字

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党委书记的侯德础,是成都七中高66级学生。在追思会上,他展示了解子光曾写给成都七中百年校庆《校友回忆文集》编辑组的一封信。

2004年12月,侯德础任编辑组组长,为第二年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编写文集,选用了解子光在9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篇文章。得知消息后,解子光特意写信更正10年前文章里的错别字。

“望能于母校‘九十年校庆专刊’中移植该文时,其一,请务必更正原作排印两错字……其二,请将原专刊上所用黑体字一串浮名全抹去,仅留初40班、高9班学生之荣名焉。”信的末尾,落款也只是“校友解子光”。侯德础说,老校长这种严谨、谦恭的作风,让他深受感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