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峰

更新时间:2024-02-18 14:37

解玉峰(1969年10月26日-2020年3月1日),男,山东日照人,博士,1985年8月至2000年7月,先后在日照师范学校临沂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习,相继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其间曾在山东日照大坡乡小学、大坡中学任教。生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83年9月至1988年6月在山东省日照中等师范学校就读。

1991年9月至1993年6月在山东临沂教育学院进修学习。

1997年6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0年6月自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0年7月受聘南京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2020年3月1日7时35分,解玉峰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51岁。遵照解玉峰教授的生前遗愿,丧事一切从简。治丧期间,婉谢师生亲友登门吊唁。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山东昆曲研究。开设过中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学、曲学通论、中国戏剧艺术论等课程。

研究成果

发表著作

《20世纪中国戏剧学史研究》 中华书局, 2006 年。

主要论文

1 、《论两种戏剧观念》,《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2 、《明代曲论中的当行论》,《学术月刊》 1999 年第 9 期;

3 、《南戏本不必有“套”,北剧原不必分“折”》,《中华戏曲》总第 2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

4 、《北杂剧“外”辨释》,《文献》 2000 年第 1 期

5 、《北杂剧“冲末”辨释》,《中华文史论丛》总第 62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6 、《“悲剧”、“喜剧”与中国戏曲研究及其它》,《戏剧艺术》 2000年第 3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戏曲、戏剧研究” 2000 年第 6期转载;

7 、《 20 世纪元曲研究刍议》,《南京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新华文摘》 2001 年第 5 期转载;

8 、《读南图馆藏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文献》 2001 年第 2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1 年第 10 期转载;

9 、《“过锦”纵横》,《戏史辨》第 2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1 年版

10 、《元曲杂剧“题目正名”推考》(台湾)《民俗曲艺》第 140 期(传统戏曲专辑 Ⅱ), 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2003 年 6 月版

11、《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研究之述评》,《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12、《吴瞿安先生与20世纪中国戏剧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3、《 巫风傩影中的迷失 —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戏曲、戏剧研究》2004年第6期转载;

14、《九十年来中国昆曲研究述评》,《南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15、《20世纪戏曲文献之发现与南戏研究之进步》,《文献》2005年第1期

16、《也谈中国昆曲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戏剧艺术》2005年第1期

17、《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8、《近代以来京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戏曲艺术》2005年第1期

19、《试论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舞台艺术》2006年第3期转载

20、《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戏剧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1、《脚色制作为中国戏剧结构体制的根本性意义》,《文艺研究》 2006年第5期

22、《论角儿制》,《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3、《百年中国戏剧学刍议》,《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24、《元剧“楔子”推考》,《戏剧艺术》2006年第4期

所授课程

中国戏剧学(硕士生课)

中国戏剧史(本科生课)

中国戏剧艺术论(本科生课)

曲学通论(本科生课)

昆曲清唱研究(本科生课)

研究课题

1、全国艺术科学2001年度课题“20世纪中国戏剧学史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课题“中国韵文文与乐关系之研究”

代表作品

◎ 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 “悲剧”、“喜剧”与中国戏曲研究及其它

◎ 论两种戏剧观念

◎ 北杂剧“冲末”辨释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南京大学文学院方面表示:“解玉峰教授为人师表,深受我院师生爱戴。他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方面,除了戏曲知识的传授,他还开设唱曲课程,长期主持学生曲社,为昆曲艺术的传承,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他因材施教,悉心指导,为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敬业乐群,淡泊名利,关心学科建设;他潜心学术,学风扎实,在戏曲史、昆曲研究、戏曲与中国文化方面有着新颖独到的见解。他的英年早逝,是我院的重大损失,是戏曲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感悲痛,他的师道风范值得我们缅怀学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