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1 21:24
《解读端午节》是201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俊伟。
《解读端午节》编辑推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民众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殉国,这一天同时也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节日活动内容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屈原的事迹传播至华夏各地,屈原之名人尽皆知。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中国“端午节”2008年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章端午节的名称
基本简介
名称由来
端午节的别称
第二章端午节的起源
古代学说
现代学说
第三章端午节的传说
屈原的传说
插菖艾习俗的传说
白娘子的传说
第四章端午节的习俗
民俗活动
各种食俗
各地端午节习俗的差异
少数民族五月五日习俗
中国历代端午节习俗变迁
第五章端午节的诗词歌赋
第六章端午节的文化影响
端午节的地域文化
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特点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后记
张俊伟,男,1968年生,河南省西峡县人,文化学者。中国屈原学会理事,西峡县屈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学,主持完成并荣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屈原:南阳诵歌》一书,荣获第六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