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更新时间:2024-08-05 08:23

言犹在耳(拼音yán yóu zài ěr),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言犹在耳”。

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国赵盾执掌国政。第二年,晋襄公去世,因太子夷皋年少,赵盾便说:“襄公弟弟雍年长有经验,而且为人和善,晋文公重耳在世时,对他十分喜爱。雍的母亲是秦伯的女儿,与秦国关系友好,如果立他为国君,国内稳定,外邻友好,再恰当不过了。”

赵盾力排众议,坚持立公子雍,而公子雍此时正在秦国,于是赵盾便派人往秦迎接。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得知公子雍将回国,十分失望,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她诉说着:“襄公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家?太子又有何罪?国内的太子不立,反而去国外迎接公子,你们将怎样处置太子呢?”下朝后,她又抱着夷皋到赵盾家哭诉:“襄公生前把太子托付给你,说:如果孩子成才,他便感激你;如果不成才,他便怨恨你。现在襄公死了,言犹在耳,你就抛弃太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赵盾与诸大夫一向惧怕缪嬴,在她的再三逼迫下,只好答应立夷皋为国君,并派人阻止公子雍入境。

成语寓意

现在的人们,总是会由于时间长久,忘记给他人的承诺或者忘记别人的嘱托,轻则不守信用,重则背信弃义。可是得到承诺的人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承诺的话语,对人家讲的话明明还记得清清楚楚。告诫大家一定不能做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的人。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谓语,形容虽然离说话时间长了,但仍然记得很清楚。通常和“记忆犹新”一起连用。

运用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高宗欲废王后,立武后,褚遂良谦曰:‘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下: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

清·姚廷遴历年记》:“不料言犹在耳,竟成泡幻。”

现代·高阳慈禧前传》:“军机大臣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恭亲王之女,聪慧轶群,为文宗显皇帝所钟爱,屡欲抚养宫中,晋封公主;圣意肫肫,言犹在耳。”

成语辨析

“言犹在耳”的近义词有“记忆犹新”“没齿难忘”“刻骨铭心”“余音绕梁”等。“言犹在耳”的反义词有“如风过耳”“置之脑后”“置若罔闻”等。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没齿难忘”的意思是一辈子也忘不了,一般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恩情或关怀终生不能忘记。“刻骨铭心”的意思是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言犹在耳”与“记忆犹新”都有对过去的事情印象深刻、记忆清晰的意思,但有所区别:“言犹在耳”强调的是“言语”,指某些对自己影响颜深的人所说过的话的记忆非常深刻;“记忆犹新”强调的是“记忆”,指对言语或者一些特殊的经历、感受等记忆深刻,像是刚刚发生过一样。

“如风过耳”的意思是像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置之脑后”的意思是放在一边不再想起。“置若罔闻”的意思是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