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9 22:33
认一力饭庄 由河北籍山西省太原市著名厨师 安海(1903-1982)(原名安桂月)创立饭店,获“老字号企业”等称号
1903年10月15日,河北省清苑县中冉村的回民老安家,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安良田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为这个安静祥和的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安良田为他取名桂月,取八月桂花与十五满月之意,时为中农的安良田对这个孩子寄予了无限希望,而事后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正是他这个老实巴交的小儿子,开创了名满三晋的“认一力清真饺子馆”,让几乎所有的太原人一提到“羊肉蒸饺”,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认一力”三个字来。
虽然家境并不宽裕,安良田还是在桂月七岁那年把他送进了私塾,跟随先生读书认字,学习孔孟之道。仅仅两年之后,桂月就拜别了先生回家务农,尽管他非常渴望继续读书,但来自生活的压力已经不堪再为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支付私塾的学费。从那时起,年少的桂月只能一边务农一边回忆读书时的快乐,听着私塾里同窗们的朗朗读书声,他却再也无法成为其中的一员了。一直到1921年,18岁的桂月已经长成了一个结实能干的小伙子,他不甘于继续待在家中务农,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开创一份事业。春节刚过,他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行囊,跟随年长他几岁的同乡尹常山,到湖北汉口尹家饭馆做学徒。临行前,父亲安良田为他改名安海,随其两个兄长安长、安河之名,取长河海之意。那个年代,读过书,能识字的人还不多,再加上安海的勤奋踏实、老实忠厚,汉口尹家饭馆的老板格外青睐这个小伙子,想在日后对其委以重任。但年轻气盛的安海总想趁着年轻多学点本事,所以在亲戚马山的引荐之下,于1922年1月回到了故乡河北,到石家庄张家饺子馆学徒。直至1926年,23岁的安海终于学成出师,担任了张家饺子馆的厨师。
经过几年在石家庄的锻炼,学得一身本领的安海已经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厨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但孝顺的安海总想把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兄妹接来同自己生活,但石家庄的工作还不足以为他提供这样的待遇。安海在自己26岁那年,来到了山西太原闯荡,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不久后,安海发现在太原城仅有“清和元”一家清真饭馆,还地处南仓僻巷,位于桥头街一带的闹市区在清真饮食业界还算得上是空白,便和同乡张干臣、杨士英合伙开了一家名为“一分利”的清真饭馆,由他自己担任经理一职。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安海发现与人合伙经营并不是长久之计,加上与合伙人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他决定创办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清真饭馆。由于多年来的资金积累,安海终于在1930年,创办了完全属于他个人资产的“认一力清真饺子馆”。
饺子馆的名号是安海之父安良田从伊斯兰教义“认主独一,主力无穷”中提取“认一力”三字而得名的。由于比邻闹市利于挂客,交通便利宜于进货,“认一力”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而独特的饺子馅配方和热情周到的待客理念,又让“认一力”集聚了不少人气。饺子馆主营牛肉蒸饺,还经营喜庆宴席和传统的清真菜肴,有五六十种之多。“认一力”的饺子皮薄馅大,肥而不腻,入口流汁而味道鲜美,从而招得顾客盈门,食者无不叫好,声誉遍及并州,生意发展十分火爆。由于多年在外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安海在饭馆的经营上独树一帜,从创业到鼎盛,在百余平米的店堂空间中,因陋就简,精心安排生产、服务、账房等人员,各得其所,各使其能,一人多用,忙而不乱。
“七七事变”之后,1938年太原沦陷,人民遭殃,百业受挫,“认一力清真饺子馆”也难逃厄运,安海便举家迁往陕西西安,试图在那里重开旧业。哪知日寇战火烧及西安,难民成堆,背井离乡更难生存,一家老小十多口人想要糊口极为不易,经过一番磨砺,终于在西安东大街重新开起“认一力清真饺子馆”。三、四年之后,日子渐渐稳定,据从太原来西安的人说,太原的局势已稳定,生意也好做了,因割舍不下太原的旧门面和热情的老顾客,便把西安的饭馆转让给他人,举家迁回太原。
1942年,安海重回太原,尽管“认一力”的门面一直在苦苦支撑,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百感交集之下,安海决定重振“认一力”。但手头仅有转让西安店面获得的6000元法币,根本无力修葺已濒临破产的“认一力”,便向同乡李坤山借款。李坤山看安海老实忠厚,又具备振兴民族事业的气魄,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凑足了资金。
尽管安海恢复了“认一力清真饺子馆”的经营,但那时的太原民不聊生,市场萧条,物价飞涨,且不少物品被日寇霸为军品,牛就是其中之一,一般商贾很难买到。无奈之下,安海只好改用牛羊肉各半来调制饺子馅,并且煞费苦心,不断地调剂配料,精细制作,保住了信誉,维持了生计。日寇投降后,内战爆发,如履薄冰的安海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局势不稳,原材料的购买极为困难,且战火连年,久经风霜的“认一力”又在解放太原的战争中因临近的“德丰书局”被炮火击中而引发火灾,形势岌岌可危。那时的饺子馅已变成单纯的羊肉馅,只是因为有秘传的药料能够去膻增香健脾助消化,且口味尚且不错,“认一力”才在绝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经过战火洗礼的太原城显得更加珍贵,“认一力”也终于迎来了复兴。安海于1949年9月5日正式向太原市人民政府建设局申请了“新建字第44号,在桥头街61号原址重建二层楼房,门面房三间”的许可证,又于1950年5月申请了“新建字230号,改建桥头街61号院内东房三间”的许可证。1952年11月22日,安海向太原市人民政府私营企业管理处申请登记“认一力清真饺子馆”独资营业执照。
为了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认一力清真饺子馆”于1954年10月1日与太原市公私合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营,公派郝仲甫担任总经理,安海任副经理。同年12月,根据陈云副总理提出的“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对公私合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采取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对私营经济采取‘四马分肥’的方针即:对私营企业盈余分配的办法‘交纳国家所得税;企业积累;职工福利金;资本家分红。’”“认一力”至此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型公私合营企业的道路。
半年后,国家对已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进行了清产定股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清理原则之下而实现的。这时,“认一力”私方副经理安海由于拥有饭馆设施所有权及流动资金,定股2400元,被定为资本家,并降职为面案工人,也因为这一定位,使安海在十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被定为资本家后,安海身心俱疲,身患高血压等病症,于1962年10月至1963年11月期间在家养病,12月病愈后恢复工作,继续从事面案工作。他于1972年12月5日向政府申请退休,得到批准后,在1974年5月13日办理了退休手续,基本退休工资定为40.25元,所建二层楼门面房由太原市房地产公司经租,由此结束了其轰轰烈烈一生的饭馆经营生涯。渡过了一段清贫的岁月之后,安海于1982年3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79岁。直至逝世也未能摘去资本家的高帽,抱憾终生。
现如今,“认一力清真饺子馆”早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几代改革,更名为“认一力饭庄”。“认一力”最鼎盛的时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1993年的年营业额达到了223万元,经济效益在太原饮食服务总公司下属各分公司中排名第一。这一年,“认一力”的牛羊肉蒸饺被当时国家贸易部评为名吃,“醋浇羊肉”评为名菜,“认一力”同时被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认一力”是中国饺子行业继沈阳老边饺子之后的第二家老字号企业,被誉为华夏饺子之上品。而提起“认一力”,老太原人仍是抑止不住的骄傲,“买东西到开化寺,吃饺子去认一力”也流传着民间百姓对这个老字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