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3-06-25 22:01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前身是许昌新区。2010年2月11日,省政府印发《许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豫政〔2010〕24号),要求成立许昌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许昌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2011年4月24日,许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12月21日,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许昌新区更名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示范区简介

根据省政府《许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示范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位于许昌市城区北部,南至永昌路,北至许昌县与长葛市行政边界,东至中原路,西至原规划建设的安信公路。涉及许昌县尚集镇、苏桥镇、小召乡、河街乡四个乡镇,魏都区高桥营办事处、东城区邓庄乡部分区域,共101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有中原电气谷(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三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一个即将启动建设的中国(许昌)中医药产业园。

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是“四区一基地”,即:许昌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空间布局是“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主”就是主中心,即示范区的复合新城中心,主中心内规划建设有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副”就是副中心,即许昌县新城区;“四区”包括中原电气谷、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和中国(许昌)中医药产业园;“两翼”指在京珠高速公路以东至中原路和京广铁路以西至原规划的安信公路,通过现代农业和生态廊道的划分形成两翼。

2014年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明确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城区行政代管区域的意见》(许政〔2014〕8号),对示范区进行了行政区域代管移交。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代管许昌县尚集镇、小召乡及东城区邓庄乡的32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61595口人、约60平方公里的区域。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交通区位优越。

距河南省会郑州市7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40公里,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郑许城际快速通道、107国道、石武客专纵贯南北,311国道、禹亳铁路横贯东西,毗邻许昌高铁站、郑州国际机场许昌异地航站楼,京港澳高速许昌北出口已建成开通,拥有十分便捷的航空、高铁、高速交通条件。

二是产业基础良好。

示范区内有中原电气谷(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魏都产业集聚区、尚集产业集聚区三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一个即将启动建设的中国(许昌)中医药产业园。其中,中原电气谷以电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先后被批准为河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省政府批准的许昌市商务中心区落户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经全面启动开发建设,主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商务中介、商贸商业等产业和业态。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上市公司有许继集团、瑞贝卡集团和远东传动轴三家,已经形成输变电装备制造业、档发加工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

三是生态特色凸显。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临引汝干渠和南水北调干渠,具有支撑发展的水资源条件。按照打造中原经济区“绿肺”、河南省会郑州市“南花园”的思路,建设了四季采摘园、曹魏生态园等项目;突出水之源、水之清、水之活、水之灵,正在打造以芙蓉湖、北海、城市中轴水系、饮马河、学院河等为主框架的生态景观水系,着力塑造“湖水相连、城水相依、水城一体”的城市美景;主中心已经建成环通的芙蓉大道、青梅路、竹林路、魏文路等道路分别以花都之春、青梅论道、七子风骨、绿涛桐荫等为主题进行绿化,一路一景,一路一主题,共同形成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通畅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宜居特色日益凸显。

四是政策支撑明显。

中原经济区已经确定为国家级战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经上升为省级战略。国家发改委《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原电气谷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把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先行区和重要支撑点;许昌市委、市政府把许昌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和“许昌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增长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得到了国家、省、市三级的政策支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