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轩

更新时间:2024-10-20 11:10

许晓轩(1916年—1949年11月27日),男,名永安,字小轩,江苏江都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许晓轩赴重庆,经沙千里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职业互助会的活动。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后被押往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被押到白公馆监狱,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杀害。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牢房的战友道别。随后从容就义,年仅33岁。

人物生平

许晓轩(1916-1949),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幼年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到本地的一个钱庄当学徒。参加陈士德为青年店员和学生组办的外语讲习班,学习英语、世界语和汉语拼音,开阔了视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许晓轩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5年,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当会计,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无锡学社”。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发起组织护厂大刀队,厂方决定将机器设备转运武汉,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将帐册、资料装进枕套徒步到达常州,几番周折到达汉口,接着又迁往重庆,他主动负责管理生活,使工厂迅速恢复生产。1938年初,在重庆复兴铁工厂当会计,由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介绍,参加杨修范领导的青年职业互助会活动,不久成为互助会的领导同志。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川东青委创办的《青年生活》月刊编委,并负责发行工作。1939年春,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接着调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经常深入工厂,领导、发动群众开展地下斗争。

1940年3月,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国民党军统贵州息烽集中营。作为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每当危险的时候,许晓轩就鼓励大家:“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1941年10月,被转押到贵州息烽监狱,曾同谭沈明一起,发动难友与监狱主任周养浩作斗争。

1946年7月,又被押回重庆白公馆看守所。他和谭沈明、韩子栋3人组成中共临时支部,许晓轩任支部书记。多次带领难友们进行越狱斗争,并拒绝保证不再越狱,曾被罚带重镣在烈日下做苦工和关进黑牢。在戒备森严的国民政府军统监狱中,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敌人为割断他与狱中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将他戴上重镣,关进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许晓轩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不为所动。无可奈何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他都是没有效果的。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许晓轩从容就义,许晓轩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他和难友们的斗争事迹,是长篇小说《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他牺牲时年仅34岁,就在他牺牲后三天,重庆回到人民手中。党和政府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苍松翠柏护卫着的歌乐山上。

个人生活

1927年许晓轩11岁时,父亲因欠债、失业,遭非法拘禁而一病不起,46岁就去世了。父亲死后,母亲带着许晓轩回到江都镇,生活非常紧迫。镇上一位私塾老师吴瑞先是许晓轩父亲的挚友。吴老师学问非常好,膝下无子女,见许晓轩聪明好学,是可造之材,如耽搁了太可惜,就免费收许晓轩人塾读书。

1934年9月16日,许晓轩和本镇三元桥的姜绮华女士喜结良缘。

狱中事迹

1940年4月,许晓轩到国民党控制很严的二十一兵工厂大溪沟分厂召开秘密会议,由于叛徒出卖,会议结束后他正要离开,却被早已埋伏在门外的国民党特务包围。

许晓轩被捕后,被关押在望龙门22号军统的一个看守所内,他用铅笔在包香烟的薄纸上写了“宁死不屈”四个字托人捎出,以示他坚强不屈的斗志。后来他在写给哥哥许瘦峰的一封信中,又抄录了自己除夕所作的七律一首:“不悲身世不思乡,百结悉成铁石肠。止水生涯无节日,强颜欢笑满歌场。追寻旧事伤亡友,向往新生梦北疆。慰罢愁人情未已,低徊哦诵'惯于’章”。这首诗的寓意是:在经历千愁百恨的苦难之后,反滤净了个人情思,增强了革命到底的决心。他痛恨腐朽的现实社会,虽然身处狱中,却时时思念战友,向往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吟诵鲁迅当年为悼念柔石等左联五烈士殉难而作的无题诗,更激起对蒋介石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恨。

1941年10月,许晓轩被押往贵州息烽集中营,他是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每当危险的时候,他就鼓励大家:“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一次,监狱主任周养浩要许晓轩在牢房门前两棵大树上分别刻上“忠党爱国”和“先忧后乐”两句话。对于“先忧后乐”,共产党人有自己的理解。许晓轩在一棵核桃树上刻好“先忧后乐”后,故意把梯子蹬歪,摔了下来,割破了手,以此拒不刻写“忠党爱国”四个字。

在集中营内,许晓轩抓紧时间进行学习。每天天刚亮,他就开始学外文,晚上利用走道上透进牢窗里微弱的桐油灯光读书,他说;“我们搞政治的人,只要有时间,什么书都应该看。既来之,则安之,应充分利用时间,为将来打好基础。”他还热情地教难友龚浩然学习俄语的发音,他常与罗世文(中共四川省委工委书记)接触,有时敌人发现他们在谈话,走到旁边偷听,但一句也听不懂,原来他俩在用俄语对话。

1946年7月,军统息峰集中营撤销,许晓轩等 72 人被转押到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馆”。在狱中,许晓轩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串连,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许晓轩担任支部书记。

“白公馆”戒备森严,三面紧靠岩壁,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电网密布,岗哨林立。许晓轩曾筹划过集体越狱,未能成功,于是决定:跑一个是一个,谁有机会谁先逃。临时党支部成员韩子栋被狱方安排在小卖部和伙食团干杂活,经常有随看守出去买菜等机会。许晓轩要他作好越狱准备,帮他商量了出逃后的化装、自卫武器、路线方向等一切细节,使他于1947年8月18日趁随看守去磁器口街上买菜之机,逃出了“虎口”,历尽艰辛到了解放区。

敌人曾要许晓轩保证不越狱逃跑,但都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结果被罚戴重镣,在烈日下做苦工。

一次,许晓轩与难友们一起被押到外面去做苦工,在回监狱的途中,他悄悄带回一株石榴树苗,种植在“白公馆”放风坝。这株石榴树经许晓轩和难友们的精心培育,冬去春来,顶霜傲雪,象征着革命者崇高的革命精神。

1948年4月,“白公馆”增加了一名新难友,他就是负责油印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的陈然。许晓轩通知陈然,要他把最近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消息写成字条,在难友中秘密传阅。一次,许晓轩同牢房一名叫宣灏的青年正在墙角聚精会神地看陈然编写的传单,被老奸巨猾的看守长抓住。敌人拷问他:“这张传单是谁写的?”在这紧急关头,许晓轩挺身而出:“这张字条是我写的。”

看守长将许晓轩押到办公室,要查对笔迹,许晓轩拿起铅笔写出和字条上一模一样的仿宋字。敌人追问消息来源,许晓轩冷冷一笑:“几天前放风的时候,你们办公室的门开着,我走进去,从报纸上抄下了这条消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许晓轩和难友们都在翘首期盼着山城的解放。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覆灭的下场,蒋介石下令对关押的革命者实行血腥大屠杀。

位于重庆西北郊“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一批批被拉到松林坡附近枪杀。顿时,歌乐山麓枪声、口号声交织在一起,震撼着这杀人的魔窟。

“许晓轩,出来!”这是看守组长杨进兴在院坝里高声喊叫。

许晓轩,这位狱中临时党支部书记明白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他站立在牢门边,不慌不忙地脱下了身上稍厚实些的上衣,把它披在另一位同志身上,紧紧握住这位同志的手,用一种深切关怀的语气说道:“同志,你披着吧,能用多久就用多久!”

回过头来,他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一一道别。他向对面牢房里的罗广斌(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平静而又极其坦诚地说:“……胜利以后,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

刽子手胆战心惊地扣动了枪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躯体,他高呼口号,倒在血泊中。

许晓轩牺牲的第三天,重庆回到了人民手中。党和政府收殓了遇难烈士遗体,在青年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亲往祭奠,并与张际春、李达联名送了挽联:“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中国。”

人物作品

赠别

相逢狱里倍相亲,共话雄图叹未成。

临别无言唯翘首,联军已薄沈阳城。

注:这首诗是许晓轩1947年底在白公馆集中营中写的。当时他常与李子伯等筹划集体越狱,后李子伯等被移走,他作此诗赠别。李子伯烈士,四川营山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抗大晋南分校学习,毕业后回蒋管区从事兵运工作。1947年计划发动川东农民武装起义,不幸于10月间被捕。1949年11月27日轴特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吊许建业烈士

疆耗传来入禁宫,悲伤切齿众心同。

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古风。

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

临危慷概高歌日,争曙英雄万巷空。

注:许建业烈士,四川邻水人,共产党员,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工运书记。1948年4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7月21日,于重庆大坪牺牲。

除夕有感

不悲身世不思乡,百结愁成铁石肠。

止水生涯无节日,强颜欢笑满歌场。

追寻旧事伤亡友,向往新生梦北疆。

注:这首诗是在狱中除夕夜里作的,写在一封家信里。

烈士故居

许晓轩故居,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步行街。

故居占地554平方米,为前后三进四厢的民宅青砖小瓦,古朴庄重。正门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有“许晓轩故居”五个鎏金大字,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房间中,烈士生平事迹沿墙布展,陈列着100多幅珍贵照片、10多件烈士遗物以及一组群雕,生动再现了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许晓轩故居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