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与章学诚

更新时间:2024-09-02 08:06

《论戴震与章学诚》是200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英时

内容简介

戴震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作者的“内在理路”说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读过此书后,不但可以了解这一说法的具体含义并为理解清代学术史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而且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近十多年来围绕儒学现代价值问题的诸多争论。

目录

增订本自序

自序

内篇

一、引言

二、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

——从清初到戴东原

四、章实斋的史学观点之建立

五、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一)“六经皆史”说发微

(二)“朱、陆异同”论的心理背景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涵义

六、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一)“博雅”与“成家”

(二)“狐狸”与“刺猬”

(三)有志闻道

(四)义理的偏爱

(五)考证的压力

(六)紧张心情下的谈论

(七)论学三阶段

(八)最后的归宿

七、后论

八、补论: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外篇

一、戴震的《考经》与早期学术路向

——兼戴震与江永的关系

(一)《经考》与《经考附录》

(二)戴东原之早期学术路向

(三)戴东原与江慎修

二、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三、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

——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引言

(一)中国史学中的人文传统

(二)史学中言与事之合一

(三)笔削之义与一家之言

(四)结语

四、章实斋与童二树

——一条史料的辩证

五、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

——宋明儒学中的智识主义的传统

(一)引言

(二)宋明理学中智识主义与反智识主义的对立

(三)经典考证的兴起与儒学的转向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释清代思想史?

(二)宋代儒学及其内在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

(四)“经世致用”与颜李学派

(五)清代儒学的新动向——“道问学”的兴起

(六)经学考证及其思想背景

(七)戴东原和章实斋

(八)结语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