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2 23:58
论语学是以《论语》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简介
论语学渊源甚为久远,在古代从属于“孔学”、“经学”,而未用“论语学”之名,至近代才出现学术意义上“论语学”一词。始见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公布的《奏定大学堂章程》,其第四节把大学堂分为八科,其中的经学科下面又分为十一门,第九为“论语学门”,这是学科意义上的论语学。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三章里面也提到了论语学:“《论语》学在汉有齐、鲁、古三家,自张禹合齐于鲁,郑康成复合齐、鲁于古,师法不可复辨。”20世纪30年代周予同著《群经概论》,辟专节论述了“论语学的沿革”。这是学问意义上的论语学。
论语学内容包括《论语》之编纂者、成书年代、版本变迁、真伪考辨、篇章结构、文字训诂、名物考释、学术价值、学派风气、注译传播等,并涉及哲学史、经学史、经济史、伦理史、教育史、文化史、历史学、文字学、版本学、校雠学等多门学科。
论语学发轫于汉代。西汉时即有齐、鲁、古三家,并分属今、古文两派。两派对《论语》之传本、篇数、章句、训释都有歧见。后经张禹混合鲁、齐两家,郑玄又综合今古文两派,遂渐趋统一。
汉代论语学的特点,为重名物训诂与文字异同。魏晋南北朝论语学,以晋何晏、梁皇侃为代表。前者杂采汉魏诸说,后者纳入玄言佛语。宋代论语学有别于汉魏,其特点为以义理说经,发挥《论语》中微言大义。其中又有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之别。清代论语学又兴汉学,他们详采各家之说,或注重字句训释,或专究名物制度,或调和汉宋,作持平之论。重考证为清代论语学的重要特征。其代表人物有焦循、刘宝楠、崔述等。近代论语学的发展更趋复杂,除继续汉学、宋学之余波外,又开融会古今,比较中西之新流。论语学之名,此时才正式确立。
科学的论语学的建立,尚需进一步打破经学之束缚,运用科学的方法,作扎实的研究。不仅着意于浩瀚的《论语》注本,还要研究相关的文献典籍,吸收海外研究成果,更应拓宽视野,把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论语》,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