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0:19
《设计原理》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1日出版的图书,书中选取独特而新颖的代表作品从造型、色彩、创意等角度切入分析,侧重指出他们在设计史上究竟继承、发展和影响了什么,有针对性地使学生掌握本课教学的重点。
《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写作的方向是一本能够与实践结合的、有专业针对性的基础理论教材,特点是浅显易懂,篇幅较小。《设计原理》放弃传统理论教材学术性过强,而文笔生动性不足的缺陷。对语言文字的风格基本定位为:轻松、趣味、易懂。
第1章 什么是设计
第一节 设计的定义:何谓设计
第二节 现代设计概念的产生:从莫里斯开始
第三节 设计的分类:以设计为目的
主题——与自然的相似
主题——什么是设计
第2章 设计的元素和原则
第一节 设计的元素:一切艺术的基础
第二节 设计原则:造型的标准
主题——线条也有感情
主题——纹理与图形
第3章 设计与生产、消费
第一节 威治伍德的陶器制造:商人与艺术家的合作
第二节 美国工业体系:流水线
第三节 专业化的印刷工艺:凸版印刷时代
主题——消费还是浪费?
第4章 设计与科技
第一节 “水晶宫”大博览会:温室效应
第二节 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美与技术结合
第三节 新艺术运动:弯曲流畅
主题——复原水晶宫
主题——新艺术风格
第5章 设计的功能与形式
第一节 现代主义建筑师:制造居住的机器
第二节 格罗佩斯与包豪斯:几何形至上
第四节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无产阶级也有设计
第五节 流线型与罗维:他让销售曲线变成流线
课题训练:
主题——解读包豪斯标志
主题——多功能设计
主题——木头的小故事
第6章 设计与文化风格
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旗帜
第二节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优良设计典范
第三节 波普设计:源于反叛
第四节 大众消费文化下的汽车设计:形式主义泛滥
课题训练:
主题——符号·童年
主题——变个花样,造型训练
第7章 设计材料的创新
第一节 材料的革命:从座椅开始
第二节 后现代设计:是不是一场游戏
第三节 数字时代设计:一切皆有可能
第四节 设计与生态:与自然的和谐
课题训练:
主题——塑料的困惑
主题——废物新用
设计原理:《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内容简介: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兰初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版。
书中内容分为3个部分:公共领域;形成空间,留出空间;宜人的形式。赫茨伯格将生动的说明文字和详尽的设计图例编排成一系列的主题,力图把多年的实践经历总结成为引人注目的建筑设计理论。赫茨伯格坚信:任何一个人,只要看的越多,体验的越多,吸取的越多,他就自然地拥有了一个能够不断扩充的设计“灵感宝库”,从这个宝库中轻松地选取一种方法即。可解决设计难题。
书中所附750多幅插图让我们对这位荷兰著名建筑师的“灵感宝库”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给广大读者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赫茨伯格没有传授所谓的“设计诀窍”,而是给我们提供了蕴涵在设计思考过程中的灵感源泉。
《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世界建筑中,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的发展。通常科学、技术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因素。今天建筑业成了万物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很容易看到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仍在追求一种建筑——一种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建筑,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使之丰富多彩。《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一书追溯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然而面对建筑承担的大量责任,这种“回归本体的建筑”却总是太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次,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即适于人们使用的、舒适的环境,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另著有《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A 公共领域
Public Domain
1 公共和私有
2 领域主张
3 领域划分
4 领域分区
5 从使用者到居住者
6 两者之间
7 公共空间的私有领域主张
8 公共工程概念
9 街道
10 公共领域
11 作为建成环境的公共空间
12 私有空间的公共可进入性
B 形成空间,留出空间
Making Space,Leaving Space
1 结构和表现
2 形式和表达
3 结构作为一种启动的构架:经与纬
4 方格网
5 建筑秩序
6 功能性、灵活性和多价性
7 形式和使用者:形式空间
8 形成空间,留出空间
9 激发
10 形式作为工具
C 宜人的形式
Inviting Form
1 事物之间可栖息的空间
2 场所和连接
3 视线Ⅰ
4 视线Ⅱ
5 视线Ⅲ
6 等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