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26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耆旧传》:“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备,宇玄德,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当年被曹操打败后,被迫依附于荆州牧刘表,但他胸怀大志,不甘心寄人篱下,就四处寻找机会,物色杰出的人才。
刘表人虽然平庸,却爱招揽人才、礼贤下士,当时荆州境内有很多贤士人才聚集和隐居于此。刘备听说司马徽在襄阳一带的名声很大,就登门拜访,向他询问对于天下大事、政治时局的看法。司马徽说:“像我这样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能认清天下复杂的形势呢?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天下形势的人才是杰出的人物。这一带有卧龙和凤雏两个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才。”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
后来,徐庶投奔刘备,他直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建议刘备亲自去请卧龙出山,以示诚意。于是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后来,诸葛亮担任蜀国军师,用心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而同样被刘备访求征召的凤雏庞统也是目光远大之人,能把握政务全局,察知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
认清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才是聪明能干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借助客观的条件,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要想建功立业,取得出色的成就,更要认清和善于利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否则,就会落后于时势,见识狭窄,处处受阻,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通权达变,主观太强,不肯随着外界事物而变迁,只是一意孤行地做下去,往往会遭致失败的结果。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有随着环境而适时改变,才是生活的成功之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指能认清当前形势或时代潮流,才是杰出的人物。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六回:“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矣;止有孤城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且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六十九回:“晏子扬声对曰:‘夫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夫自周纲失驭,五霸迭兴,齐、晋霸于中原,秦霸西戎,楚霸南蛮,虽曰人材代出,亦是气运使然。’”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一四回:“凡尔官吏,爱及军民,受天命者为真人,当思归汉;识时务者为俊杰.胡可违天。”
梁斌《红旗谱》五三:“年轻人儿心眼真是发死,‘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你们还是转移阵地吧,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