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更新时间:2024-08-29 13:38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创作的语言学著作。该书以大徐本《说文》为本,参考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以及《尔雅》《玉篇》《古今韵会举要》《太平御览》等书进行校勘,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完成,先后达三十一年之久。初刊本为嘉庆二十年(1815年)金坛段玉裁经韵楼刻本,另有清同治六年至十一年(1867-1872)钱塘吴宗麟苏州保息局刻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蜚英馆石印本等。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注》三十卷,卷后附有段氏古音学著作《六书音韵表》五篇。卷后所附,《六书音韵表》根据《诗经》用韵和谐声字,把古韵分为六类十七部,是《说文解字注》为《说文》诸字标注上古韵部的依据。共五篇:第一,《今韵古分十七部表》,这是全书的总纲,联系《广韵》,划出了古韵十七部的轮廓;第二,《古十七部谐声表》,结合文字谐声,列出了古韵十七部字的谐声偏旁:第三,《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讲明各个韵部之间的沟通关系,把十七部按语音的远近分成六类,说明“同类为近,异类为远”:第四,《诗经韵分十七部表》,按十七部的顺序,排出《诗经》的用韵情况;第五,《群经韵分十七部表》,排出《国语》《楚辞》等群经的用韵情况。第四、第五两表,是用古韵十七部来分析《诗经》等经典著作的用韵情况,反过来,也是用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来作为古韵十七部的证明。

作品目录

作品思想

段玉裁为《说文》作注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比勘二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说文》经过历代传写到宋代刻板,讹夺已多,明人用宋本开雕,又出现了一些错误。段玉裁根据《尔雅音义》《玉篇》《韵会》《太平御览》等书对小徐本,特别是错误较多的大徐本进行了审慎的校勘,改订了不少地方。

三,段氏在词汇研究方面,对《说文》作了进一步的阐发。(1)关于引申义和假借义。《说文》只讲本义,不讲引申义。段注则兼讲引申义和假借义,使多义词的主要意义都有着落,反映出段氏对词的多义性多有研究。(2)古代学者由于分不清字与词的关系,往往因此造成训诂上的错误,而段氏对“连绵字不可分释”有明确的认识,说明他对汉语中字与词的区别、汉语构词法有比较科学的认识。(3)段氏已注意到近义词的词义辨析工作,以“统言”、“析言”辨析同义词、近义词使用上的异同。(4)在《说文》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变迁。指出文字在使用上因时代的不同而有古有今,并根据许慎的训释而说明古某字与今某字相当,由此探寻文字孳乳和演变的规律。

四、引证经传古籀,解释《说文》。《说文》中保存了很多的古字古义,段氏引证经传子史来解释许说,并且从形体和声音两方面说明字义,最有创见。

五、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字义相同之理,因声求义。形声字的声符相伺的字,其意义有时相近或相通。段氏以形音义相互关联的观点研究语言,摆脱了字形的束缚。

六、根据《说文》的谐声字研究古音。古音的研究自宋代就已开始,郑庠有《古音辨》,吴械有《韵补》,明代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段玉裁根据《说文》的文字谐声系统把声旁按17部列为谐声表。

作品影响

《说文解字注》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说文》传本进行了精审的校订。《说文》面世后,屡经传写,颇多讹误,故段氏注《说文》广搜材料,校订《说文》的文字,阐释许书的条例、写作的旨意,为该书发凡起例。是一部兼及形、音、义的综合性著述。

2.对《说文》义例进行细密的归纳和透彻的阐发。许慎作《说文》本有一定的义例,但其并未明确集中地罗列出来。清代《说文》学者们在探求许书义例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成绩,尤以段氏、王筠突出。段注有发展许氏之义例、阐明文字之义例处甚多。类似这样的义例还可以归纳出:关于说解例:关于故籀例;关于或体例:关于声训例;关于“读若”例等十二处之多。虽然“义例”不是条条都正确,但有的概括性很大,对研究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提供了不少线索。

3.在词汇学、词义学方面,《段注》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主要贡献是独立地进行词义辨析。他特别注意区别本义、引申义,注意辨析“浑言”与“析言”。段氏的经验是“其.要在以经注许,以郑注许,而尤要在以许注许”。因此,在字义注释方面科学性、精确性都很高,研究先秦两汉词义,段注是必读之书。

4.在古音研究的理论建设方面,段氏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六书音韵表》前面四表的表前或表后,都有段氏对于古音理论的阐述。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文字音韵的其他一些重要理论,诸如“古谐声者必同部”“古音不同于今音说”等等,贯串于这些理论的一条主线是段玉裁对于语音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

该书为段氏音韵训诂学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

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纠谬补正之书,有徐承庆《说文解字注匡谬》、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钮树玉《段氏说文注订》、马寿龄《说文段注撰要》。

作品评价

训诂学家王念孙为段氏《说文解字注》作序,说:“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作者简介

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中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