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志

更新时间:2023-06-26 08:50

读书杂志是清代王念孙先生在校勘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清代朴学的代表著作。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诸书中文字,后经出土文献验证,多有可征之处。《书目答问》录80卷,另有余编2卷。同治九年金陵书局刊本。

内容介绍

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诸书中的文字,考释其中的部分词语,将校勘与训诂结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献知识,用丰富的材料校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和句读错乱,考辩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反映原意,校释精审,是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重要参考书。又附研究汉代碑文的《汉隶拾遗》一种。

作者简介

简介

王念孙(1744 ——1832),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出身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

学术成就

作为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和以意参逆而不墨守的方法和态度,从事训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学重形不重音,王念孙针对这一局限,用了十年的时间,采取为《广雅》作注的形式,援引经传,旁采众说,详加考证,就古声以求古义,改正原书错字、漏字、衍字等讹误甚多,遂写成《广雅疏证》,该书颇具创见,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其子王引之“大人之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盖熟于汉学之门户而不囿于汉学之藩篱者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