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彻

更新时间:2023-09-26 16:41

读彻(1588 一1656 )明末诗僧,与读体并称二读或二见。字见晓,后更字苍雪,号南来。俗姓赵,昆明呈贡人。五岁从父于昆明妙湛寺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为水月儒全侍者,掌管书记。师尝宣讲贤首法藏及清凉澄观大师著作不辍,于楞严、唯识、法华、三论等诸经论亦有深入。著有《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法华珠髻》等,博学多闻,善画,尤工于诗,有《南来唐集》四卷,王渔洋推举其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

生平简介

读彻赋性聪颖,幼年就跟随父亲赵碧潭在昆明妙湛寺削发为僧,并得法名读彻(一作澈)。碧潭为妙湛寺中之都讲僧,读彻自幼得以随父听经学佛,由于领悟力高,至十余岁时,已能读懂许多大乘经典。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岁的读彻闻知鸡足山之水月和尚精通佛经义理,于是专程数百里投于水月门下,为水月侍者,掌管书记,潜心跟随水月学习佛理整整八年。

19 岁时,读彻离山远游,脚穿草鞋行程万里,遍参国内名山,问经求法。曾到金陵向天衣和尚问《楞严经》 ,在杭州受云栖大师于十戒,受古心律师满分戒(具足戒),又到江苏无锡与吴县交界处的望亭参谒高僧雪浪。雪浪圆寂后,雪浪弟子巢松在镇江甘露寺开讲。此时,读彻年20 余,身著破旧僧衣,容貌朴实庄严,在座听讲,除夕奋笔呈诗,大众惊奇。接着又到铁山,受一雨法师衣钵。一雨与巢松其实都是雪浪的得意弟子,只是各有所长,当时人称二人为“雪浪之分身”,又有谓“巢讲雨笔”之说,即指巢松善讲,一雨善著。读彻能在二人门下学习,可以说把老师的精髓都集于一身了。与读彻一道去拜访一雨的还有一位通州僧人明河(字汰如)。两人到太湖铁山时,正值一雨禅师眠云卧月经年写成“二楞”(指《楞严经》与《楞伽经》)疏解的日子。两人见到了这位高僧大德,一番充满机锋的对话后,被称为“二楞老人”的一雨欣然接受了二位入室弟子。拜得一雨禅师后,他们又一道前往藤溪(今安徽泾县)山野中苦修“六度”,闭关苦修几年。 汰如在苏州华山,设坛开讲,读彻在苏州中峰开讲《华严》 诸经。每当开堂,听众云集,东南佛法,盛极一时。不久,汰如坐化,读彻一人负担,屡次开坛讲演佛经,大兴道场,人比之为古代高僧复生。

崇祯元年(1628)读彻到苏州支硎山中峰寺任住持。支硎山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居此而名声极大,读彻到此名山,颇欲一振名山风采,他致信在宝华山弘法的师兄明河,建议二人同讲《华严经》。《华严》乃整部大藏之精华,释迦牟尼之奥义,都在此经中,但此经卷帙浩繁,颇难理解,由二人分讲,可弘扬大乘精义。明河慨然应允,二人订立了分讲条约。于是一年两期的说法在吴郡华山与苏州中峰两山中开讲,一时听者如云,东南法席于斯为盛,而“宝华汰如、中峰苍雪”之名,传扬甚广。由此可见,中峰与苍雪是联系在一起的。两山讲席同开,成为当时佛界的一大盛事。只因天不假年,明河讲经仅讲一期,就于崇祯十三年(1640)突然圆寂,享寿53岁。此后读彻独自承担了余下的弘法重任,他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他在宝华山讲了第二期,在中峰讲了第三期,又在慧庆寺讲第四期,在无锡锡山讲了第五期,直到把事先的安排讲完为止。从上中峰寺到明亡前的十余年,读彻几乎都在山中讲学,由于他精通法藏、澄观的各种典籍,又能在《华严》之外,讲《楞严经》、《法华经》以及《唯识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加之工诗善画能书,颇受文人士子们的崇仰,董其昌、陈继儒、徐尔铉、汪希伯、姚希孟、姚宗典、徐波、毛晋、邢桐、赵均、文从简等都曾来聆教、听经、酬答。在众人的帮助下,读彻还出面主持修复了荒芜多年,四周“一片茆菽地”的中峰寺,使之成为一方名刹,声名远播。

明灭,崇祯皇帝在京自缢,天下一片大乱。目睹生灵涂炭,清军在大江南北肆意屠戮人民,身在空门的读彻愤怒了,他决定焚宅毁砚,从此与笔墨绝交,以表达他心中无限的悲愤。读彻也曾寄望于南明政权能够复兴大明,驱逐异族,曾积极投身于一些反清复明的斗争中。满清政权建立后,读彻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他拒绝了许多王者“奉师”的邀请,只与王时敏吴伟业钱谦益黄翼圣等人说诗赏画,并继续积极地讲经弘法,以让佛法来抚慰被残酷战争所摧残的众生心灵。

顺治十三年(1656)暮春,宝华山住持见月(读体)专程到中峰寺邀请读彻去讲《楞严经》,时读彻身体已极差,只好谢绝。而见月屡次来请,推辞不过,读彻只好抱病前往。五月十八日始登坛讲经,讲至第三卷时,忽不能进食,为不使听众失望,他一连十日粒米不进仍登坛讲经,直至实在无法支撑才罢。读彻已知寿数将尽,乃作《遗诫》诗十首示后人,闰五月二十二日,读彻作《辞世偈》曰:“我不修福,不生天上;我不造罪,不堕地下。还来人间,生死不怕。有一宝珠,欲求善价。别开铺面,娑婆世界。”偈毕圆寂,世寿69岁。读彻圆寂,江南名士一片痛惜之声。读彻灵塔由见月从宝华山护送回中峰寺(这次讲经前后,算是“二读”或“二见”生前唯一的一次合作)后,诗界领袖钱谦益为之亲撰《中峰苍雪法师塔铭》。吴梅村亦有诗哭之:“说法中峰语句真,沧桑阅尽乘闲身。宗风实处都成教,慧业通来不碍尘。白社老应空世相,青山我自哭诗人。纵教落得江南梦,万树梅花孰比邻?”

读彻博通内外典籍,诗多机趣禅理,为世所珍。他著有《法华珠髻》一书,并同丽江府木公共同编撰有《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他的诗多已散佚,现存者为后人搜集编辑的《南来堂诗集》四卷,又补编四卷。《滇南诗略》、《滇南诗选》及《滇诗拾遗》等诗选本,都选有他的诗作。近人袁嘉谷在《滇绎》和《带经堂诗话》中亦称其“近日释子诗以苍公为第一”。

轶事典故

读彻除道行艰苦,深研佛经外还擅诗。王士祯《 渔洋诗话》 誉为“ 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与董其昌陈继儒吴伟业唐宇昭友好,并互相唱和有《金陵怀古》 诗:

石头城下水淙淙,西望江关合抱龙。

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北门钟。

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矶上峰。

杯土当年谁敢盗,一朝代尽少陵松。

读彻虽远游在外,仍时时不忘鸡山,有《 送唐大来归滇》 诗:

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

徒弟三和因水月庵田租之争去信,读彻复信说:“僧莫若无田之为愈也… … 世间但有衲子蒲团外饱死者多,几曾见蒲团上饿死的人?况天地为屋庐,何处非我有!而必恋恋于一隅,老死乡曲,其他尽失。”

诗作选摘

【枫江晚发】

月黑江村树,鸡鸣古戍边。才分渔火岸,正及稻花天。

帆出树头去,船深波底眠。前程何所事,来往自萧然。

【留别社中诸友】

相送了无意,临岐忽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暮天。白鸥应怪我,聚散碧波间。

【送友入匡山投礼憨大师】

偶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次韵吴骏公(梅村)见寄】

国破家何在?山深犹未归。不堪加皂帽,宁可著缁衣。

夜气含秋爽,空香湿露微。遥怜玄度梦,时傍月乌飞。

【山中行】

山中行,云迷樵径雨初睛,有时送君自崖返,自此远矣君之行!

山中住,茅庵绝顶孤危处,我本不从云水来,问山先住人先住?

山中坐,只教七个薄团破,青苔日后自无尘,落花满地承敷座。

山中卧,草深蚊虫咬不过!只愁夜短睡不足,那管昼长难忍饿!

【毕竟输赢下不完】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南台静坐一炉香】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山居】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丰草饶隔世氛。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鸿飞易远逃罗网,木茂难求脱斧斤。不是绝人何太甚,人情更薄似秋云。

【送僧还鸡足】

滇南古路路千盘,有客长歌行路难。筇杖半挑云裏去,远山一点雪中来。

瘴烟黑处深须避,烽火红时仔细看。三月还家春色老,杜鹃啼杀杏花餐。

【别九玉徐公订铁山看梅】

我欲求闲不得闲,君诗删过又重删。灯前预定看梅约,岁暮遥怜破冻还。

一夜花开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停舟记取溪桥外,望见茅庵直叩关。

【华山除夕有怀扈芷弟】

极目黄云冻未消,扁舟隔断楚江潮。一身雪裏逢除夜,两处灯前话岁朝。

久客不归天际寺,送人常过涧边桥。笑看往事何如梦,依旧东风到柳条。

【金陵怀古】

倚楼何处听吹笙?二十四桥空月明。断岸青山京口渡,江翻白浪石头城。

长生古殿今安在?饿死荒台枉受名。最是劳劳亭上望,不堪衰柳动秋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