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伏

更新时间:2024-03-03 08:27

调伏的拼音为:diào fú ,“调”是调理的意思,调理身体健康,心态平和清净。“伏”是降服的意思,降伏住自己的坏习气,日久功深,明了道理后加以修正。

佛教语言

佛教谓调和身口意三业,以制伏诸恶。《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宋梅尧臣《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诗:“闻说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清唐孙华《再迭前韵》之一:“静中调伏道心多,早却杯铛避酒魔。”

佛学大词典 对“调伏”解释如下:

【调伏】

(一)指内在之调和、控御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旨在令众生离过顺法,究竟出离。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中):“如法调伏诸众生力。”(二)指对外之教化,令三世怨敌、恶魔外道等舍恶降伏。谓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维摩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七上):“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在密教中,有不动、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等五大明王,作忿怒之相,以之为本尊,令怨敌、恶魔信服之修法,称为调伏法(梵abhica^raka),系五种或四种修法之一。[新华严经卷五、维摩经疏(净影)、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六种调伏】 《菩萨善戒经

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故修善法。修善法故坏二种障。一烦恼障。二智慧障。修善法故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若不值遇能坏烦恼智慧二障。如痈已熟若遇医师及以不遇悉得除愈。譬如瓦器任用之时。名之为熟。如菴罗果等任噉食时。亦名为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集善道毕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名为熟。是名性调伏。众生调伏者有四种。一者有声闻性得声闻道。二者有缘觉性得缘觉道。三者有佛性得佛道。四者有人天性得人天乐。是名为四。是名众生调伏。行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根调伏。二者善根调伏。三者智慧调伏。四者下调伏。五者中调伏。六者上调伏。根调伏者。以调根因缘故。得长命好色种姓自在大力言音微妙男子之身无能胜者。具足成就是报果者。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为众生修集苦行。其心初无忧愁悔恨。是名根调伏。善根调伏者。性不好乐造作恶业。五盖轻微诸恶觉观渐渐羸弱。乐受清净纯善之言。是名善根调伏。智慧调伏者。菩萨摩诃萨修集智慧故。心行旷大善能受持读诵经典。解善恶义思惟分别广为人说。以修集智慧故。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能具足根调伏善根调伏智慧调伏者能净智障。若具根调伏能净报障。若具善根智慧调伏。能净智障及烦恼障。下调伏者有二种。一者不于无量世中修集善法故。二者不乐推求善根智慧故。名下调伏。中调伏者。于无量世修集善法。得善根调伏不得智慧。名中调伏。上调伏者。具上三事。是名上调伏。方便调伏者。有二十二。一者界增长。二者现在因。三者入于出家。四者初发。五者非初发。六者远净。七者近净。八者庄严。九者至心。十者施食。十一者施法。十二者为示神通生信心故。十三者为说法得生信心。十四者说深密藏广分别法。十五者下庄严。十六者中庄严。十七者上庄严。十八者听法。十九者思惟修集。二十者摄取。二十一者呵责。二十二者不待请说及待请说。界增长者。具善种子。具善种子故他世善根复得增长。现在修集法种子故。他世法种子亦得增长。是名界增长。现在因者。现在世中说法不谬。听法不谬如法受持。因先世因增现在因。因现在因增未来因。又现在因增现在因。是名现在因。入出家者。亲近善友诸佛菩萨信心得生。得信心故舍离世法。受持修行出世之法。出世法者。谓菩萨戒。若不能受名字沙门不名出家。断欲法故乃名出家。不受如是菩萨戒者。不名毕竟永断欲法。断一切爱名为出家。受毕竟乐名为出家。乐易行道名为出家。增长佛法名为出家。乐持禁戒名为出家。是名入出家。初发者。初发心时不乐生死。不乐生死故信心得生。修集于道增益佛法。是名初发。非初发者。发心已后亲近诸佛及佛弟子。受持禁戒读诵书写广为人说。乃至增长上上善法。是名非初发。远净者。如不受持菩萨禁戒。不能读诵书写解说。不随师教嬾堕懈怠。经无量劫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净。近净者。受持禁戒读诵书写为人解说。随顺师教懃修精进。速疾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近净。庄严者。至心懃求无上佛道。为菩提故持菩萨戒。为怖畏王师长和上。为名称故持菩萨戒。是名庄严。至心者。于佛法中至心系念。无有疑网不忍之心。护持正法。以菩萨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于师和上耆旧长宿有德之人深生恭敬。懃供三宝无有休息。深信三宝常住不变。是名至心。施食者。菩萨摩诃萨见饥馑者施以饮食。随前所须一切供给。是名施食。施法者。菩萨若以一句一偈乃至半偈一部一藏。广为众生演说其义。为菩提故教令行善。是名施法。为示神通生信心者。菩萨摩诃萨以大神通示诸众生。为怜愍故。欲令众生心清净故。为知众生信心净故。为见众生净庄严故。为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是名神通。说法生信心者。菩萨自知未有利益。为利他故而演说法。亦复知因利益他故。能灭己罪而演说法。又复自知为他说法。亦得增长已所修善。是名说法。说深密藏广分别法者。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能为众生开示如来甚深密藏。为令众生解其义故。为有智者增善根者说深义故。是名说深密藏广分别法。下庄严者。不能至心常行无上贤圣之行。是名下庄严。中庄严者。虽复至心修集圣行不能常行。是名中庄严。上庄严者。亦常亦至心。是名上庄严。听法者。若修无上佛法之时。至心听采十二部经。受持书写读诵解说。是名听法。思惟修集者。既听法已身心寂静。思惟其义破坏疑心。修集三想。谓定慧舍。是名思惟修集。摄取者。以无贪心为人说法。受畜弟子善为教诫。施其衣钵病给医药。知烦恼起随病说法。是名摄取。呵责者。若自知见所起烦恼呵责身心。起烦恼者。不能自利及利益他。轻罪见中中罪见重。如人乱心堕坠坑陷。已堕之后不宜复堕。烦恼若起应当调伏。若见弟子起微烦恼应当呵责。不应受其礼拜供养乃至杨枝澡水。若犯大罪应作摈出羯磨。若呵责者自利利他。是名呵责不待请说者。为自利益受持读诵解说深义。为破众生所起烦恼。为增众生所行善法故为说法。如已所持如持而说如法而住。何以故。菩萨若不如法住者。众生轻慢而作是言。汝自不能如法而住。云何教他。汝今方应从他受法。云何反更为他说法。是名不待请说。待请说者。如持禁戒懃修精进。具足善根乐处闲静。常为一切之所恭敬。所可演说人皆信受。知义知辞善能说法。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如是言。唯愿大士。为调众生开甘露门。是名待请而说。如是等二十二事谁调伏耶。谓六种菩萨住六地者。如是菩萨则能教化调伏众生。何等六地。一者至心专念菩提行地。二者净心为菩提道地。三者如法住地。四者定地。五者毕竟地。六者成就菩提道地。是名为六。为欲调伏无性众生。说人天乐令得不退。为有性说令得调伏增长善法。是名熟调伏。熟调伏印者。声闻之人于无量世修集善根。是名下熟调伏印。复有下熟调伏印。谓下软心下庄严下善根。不能破坏三恶道报。现在不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下熟调伏印。云何中熟调伏印。若得中心中庄严中善根破三恶道。现在不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中熟调伏印。上熟调伏印者。有上心上庄严上善根破三恶道。现在能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上熟调伏印。缘觉亦如是有二事胜。一者修集道胜。二者无师得道胜。菩萨摩诃萨住此专念菩提行地。是名下熟调伏印。住第二地名为中熟。住第三地名为上熟。初地菩萨其心微软。庄严亦尔堕三恶道。修行已经初阿僧只。初阿僧只劫未能具足无动无上清净三十七品。中熟调伏印者。菩萨中心中庄严。不堕三恶。修行已经第二阿僧只劫。虽得清净不动转善具三十七品。未得具足最大寂静三十七品。是名中熟调伏印。上熟调伏印者。菩萨摩诃萨住上熟调伏印。上心上庄严不堕三恶。修行已经第三阿僧只劫。具足清净不动转善。获大寂静三十七品。即是菩萨无上道故。名为大净不动纯善最大寂静。是名上熟调伏印。下熟调伏印有三种。下下下中下上。中熟有三。中下中中中上。上熟有三。上下上中上上。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等调伏者。则能增长无上佛法。教化众生调伏诸根。智慧猛利能为众生开示三乘。

调伏手、足及言语

调伏手、足及言语,调伏居于主宰地位的心,内心喜悦、寂静、独处、知足的人,才是真比库。

有一位比库善于投掷石头,即使快速移动的目标,也能准确投中。有一天,他和另一位比库到河中沐浴,完毕后,他们坐着休息。这时候,他看见两只大雁鸟在天上飞,他告诉同伴,他可以用石头掷中其中一只的眼睛。说完之后,他就拾起一块鹅卵石,瞄准其中一只大雁鸟投了出去,结果如他所说的直接命中。大雁鸟一声哀号后,堕落在这年轻比库的脚下一命呜呼。

同伴目睹这件惨事后,向佛陀报告。佛陀告诫他:“比库!你为什么要杀大雁鸟呢?尤其身为比库,更应训练自己对众生要有慈悲心,并且精进求解脱。”

辞典释义

调伏:调教驯服,降服。

旧唐书·蜀王愔传》:“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镌鍊,可为方圆之器。”

苏辙《历代论一·汉文帝》:“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

现代作家许地山《缀网劳蛛》:“但他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