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谀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0

谄谀(chǎn yú)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谄媚阿谀,出自《荀子.修身》。

释义

[sweettalk;toady;flatter] 谄媚阿谀。

谄谀取容。

出处

《左传·昭公六年》:“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例句

1、谄媚阿谀。

《左传·昭公六年》:“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荀子.修身》:谄谀我者,吾贼也。

《史记·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汉书·严安传》:“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讇谀者众。”

汉·王符《潜夫论·德化》:“近顽童而远贤才,亲谄谀而疏正直。”

宋·苏轼《论时政状》:“夫谄谀之人,苟务合意,不惮欺罔者,类皆如此。”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谄谀之臣。”

清·恽敬《答俪笙尚书书》:“敬以赠送序多讇谀之辞,恐获罪门下,未敢率尔执笔。”

巴金《雪》第二章:“他的脸上带着谄谀的笑容。他在局长的面前永远是露着笑脸。”

2、指长于阿谀奉承的人。

《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於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数年以来,内外显官,皆出其门,奔竞成风,谄谀充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