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0 09:40
1964年1月,谢作伟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
1978年9月—1979年6月,就读于苍南县灵溪中学。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7月—1990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7月—1991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1年12月—1995年7月,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博士后研究员。
1995年8月—1998年7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1998年8月—2002年7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成立,谢作伟担任课题组长。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资助。
2002年8月—2006年7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6年8月—2012年12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
2013年1月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卓敏化学讲座教授。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2020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暂任院长(Interim Dean of Science)。
2019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士。
2020年,担任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
2022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谢作伟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在硼化学特别是碳硼烷、超级碳硼烷、金属碳硼烷、非经典金属—碳或硼键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推动了硼化学的发展。他的核心工作包括:(1)系统地建立了过渡金属催化的选择性硼氢官能团化的新方法;(2)首次制备并表征了14顶点碳硼烷,为研究超级碳硼烷化学奠定了基础;(3)首次合成和鉴定了网型碳硼烷,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性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4)率先研究非经典金属—碳或硼键化学,系统阐述了其特征及在构建笼碳—碳或硼原子键中的应用;(5)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碳硼烷—环戊二烯多变配体,将经典茂金属化学和金属碳硼烷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截至2019年6月,谢作伟先后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
1995年,谢作伟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以来,每年都给本科生及研究生上课,从无间断。
根据2022年6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谢作伟先后培养博士及博士后50多人,其中近20人在高校及研究所任教。
谢作伟带领并参与香港2012年的学制改革,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及新教师的培训。
谢作伟在金属有机化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鼓励研究,教研卓越,多年来培育众多科学人才,享誉学术界。(香港中文大学评)
谢作伟是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领域专家,是从苍南走出去的国家杰出科技人才代表。(苍南县委县政府贺电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