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7 08:45
谢家福(1847年8月19日~1896年12月16日),榜名家树,字绥之,一字锐止,小字太乙,号望炊、锐庵、兰阶主人、桃园主人、望炊楼主人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朝末期慈善家。谢元庆之子,彭福保弟子。
谢家福为彭福保弟子,砥行励学,能文通医。同治七年(1868年)补苏州府学庠生,次年应聘于上海舆图局。十年,入上海广方言馆,从德人金楷理学习其语言文字,充翻译馆笔述。学贯中西,矢志经世,心存利济。光绪二年(1876年)江北被水灾民流徙江苏,奉命安置资遣有功。三年,往山东青州办赈,设立留孩所,并设义塾,开国内义赈先声。七年十月,奉旨赏给国子监学正衔,筹办上海电报分局。八年,捐输直隶棉衣,经户部议给知府衔。是年水灾,创设苏州城西借本公所,以接济贫民。调任苏州电报分局总办。十年任上海电报总局提调。次年经直隶总督李鸿章保荐人才,以知县发直隶补用,十二年十月,改补用同知直隶州,皆未赴,曾办理招商局、漕运局务。十五年,集资赈济苏属吴江等六县大水灾民,并赴吴江、震泽收埋暴露尸骸,修筑毁损圩岸。又建先贤闵子祠于苏城。十八年,于五亩园创办苏州电报传习所,又创建义塾“儒孤学舍”,名为正道书院,二十一年又捐设中西书院,力倡新式教育,培养实学人才卓有成绩。
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1896年12月16日),去世,安葬于元和县西廿二都一图庆字圩高滨祖茔。敕命议恤,准建“乐善好施”坊,事迹载入府县志。
谢家福平生盱衡时世,以忠义相劝勉。创办义赈二十年,“始终不懈,募解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两广赈银,共计二百五十二万二干两,所赈灾区皆有徵信实录”,一钱不私,蒙谕旨嘉奖九次,被誉为义绅、大善人。平时施医施药,有为善最乐巨细无遗之意。病重遗嘱子侄捐田四百亩、银八千两,设立义庄及合族公塾。
工书,善擘窠大字。喜搜罗未刻之书,曾为人集资刻印余治、陈寿熊等名人遗书,辑刻《望炊楼丛书》《重刊良方集腋》等。辑著之书丰富,时务类有《兵事纪略》《通商简要》《善后私议》《善后章奏》《和约汇钞》《交涉新案》《柔远成案》等;赈饥章程、函牍类有《东斋孩捐徵信录》《南豫徵信录》《西晋徵信录》《北直徵信录》《直皖徵信录》《直东江浙徵信录》《粤苏直东徵信录》《豫皖徵信录》《苏菑录》《晋饥编》等;志乘类有《重修孟葑宗乘》《校补孟葑宗乘》《苏州谢氏谱》《桃坞小志》及《五亩园小志题咏合刻》等,方书类有《重刊良方集腋》附所辑《经验方》九种;诗文类有《望炊楼文稿》及合刻《邓尉探梅诗》等,尚有《燐血丛钞》《谢家福日记》《谢家福书信集》等行世。
谢家福家居桃花坞,为明养真老人沈均之废园。先世居陈留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历徙浙江会稽(今绍兴)东山、余姚孟家葑。明崇祯时,礼部儒士谢振龙避乱徙苏,占籍吴县。三传至高祖谢士铸,官府同知。曾祖谢长源,直隶州吏目。家业鼎盛,行善积德,人称谢善人家。父谢元庆,字肇亨,号蕙庭,别号补香、澹然,为谢亦樑次子,潘曾沂中表昆弟。早秉家政,以仁术济世,有医名。编著有《良方集腋合璧》《妇婴至宝》等。年五十始得独子谢家福。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克苏州,家遭大难,流离病卒于黄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