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1 08:47
谢福生(1886年?-1935年10月4日)英文名F.M.Jefferson,广东人,长于烟台,中华民国记者、翻译家。
1911年,严独鹤从江西上饶广信中学堂辞职回到上海后,先任中华书局编辑,后又由沈知方初创的世界书局邀请严独鹤、平海澜、谢福生等人同编英文刊物。在世界书局,谢福生曾编《世界英华周报》。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2日《张元济日记》载,“邝先生来言,谢福生系粤人,年三十三岁,长于烟台,在教会学堂毕业。通英、法文。曾充威海卫港赫德翻译。现在青年会教授英文。拟令在外帮撰《英文杂志》用稿。余允之。又交来英文自荐信一封,即送仙华阅看。编译约惺存、伯训、拔可商议伯俞提出包办意见。”本来商务印书馆是约谢福生担任英文期刊的特约撰述,后来改为毎日到馆办事半日,到1919年10月30日,张元济就打算给谢福生月薪二百元,先由王仙华和谢福生商洽,大概谢福生也很满意。以1919年上海的生活水平看,二百元已是上中等待遇,等于知名的银行副经理的薪水。1919年,商务印书馆为谢福生定月薪200圆。
1920年7月21日,谢福生致信张元济介绍“一个葡国女子,任速写及打字之役”。7月27日《张元济日记》载,“谢为要求试用半年,两月前通知。约邝商,邝亦谓可行,但不必两月前通知,仍以一月为期,能早即早。已告拔翁。”日记中的“谢”指谢福生。
谢福生在英文教学方面颇有名气,主张“多读英文,少看文法”。谢福生曾任上海总商会英文秘书,只要有英美人士来上海演说,都由谢福生同歩口译。1921年11月21日,《申报》馆布置一新,馆内悬挂中国、英国国徽以及万国旗,陈列了多种菊花,以欢迎英国《每日邮报》创办人、《泰晤士报》主人北岩勋爵来访,贵宾王儒堂、聂云台、沈信卿、钱新之以及《密勒氏评论报》主笔鲍威尔等人也应邀前来欢迎欢迎北岩勋爵,当时恰逢史量才因为公事而离开上海,由陈冷、张竹平携汪英宾、李嵩生及翻译谢福生等人予以招待。
民国11年(1922年)7月9日,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出席者32人,大会修改了章程,并且选出谢福生、潘公展、严独鹤、周孝庵、张静庐、戈公振、严谔声等7人为领导机构成员。
民国15年(1926年),谢福生创办了英文《公论西报》(又作《公论报》)。同年,孙传芳在江西败给国民革命军,该报在孙传芳的照片下题有英文“Thesettingsun”(没落的太阳),再加上谢福生平时不肯忍气吞声,从而招致孙传芳忌恨,密令淞沪警备司令李宝璋将谢福生拘押至军署,拟处以死刑。幸亏上海日报公会主席史量才等人向孙传芳力保,才使谢福生免遭枪决,但仍遭拘禁。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上海后,谢福生方才获释。
1927年3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二次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在南市新舞台召开,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选举产生19名临时市政府委员,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罗亦农、汪寿华、林钧、何洛、丁晓先、侯绍裘、李震瀛、王景云、顾顺章等9人为委员,其他10名委员为白崇禧、钮永建、杨杏佛、王晓籁、虞洽卿、陈光甫、陆文韶、王汉良、郑毓秀、谢福生。
1927年3月26日,在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会上,批准了两名委员钮永建、陈光甫的辞职。第四次上海巿民代表大会补选两人孙科、薛岳(实际二人都未到任)。3月29日以后,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又有几位委员提出辞职或请假。4月1日,在执行委员会上,只批准两名委员谢福生、郑毓秀辞职,对于另外两位委员王晓籁、杨杏佛则继续争取挽留。
1935年10月4日,谢福生因患脑膜炎在上海病逝。
F.M.Jefferson谢福生,ACollectionofChineseFamilyMaxims名贤集,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