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更新时间:2023-02-19 14:39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文化术语,拼音是xiàng wài zhī xiàng,jǐng wài zhī jǐng,意思是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形象之外的第二艺术形象,是读者经联想产生的精神意象。

解释

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形象之外的第二艺术形象,是读者经联想产生的精神意象。前一个“象”“景”指诗歌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物象和景象,后一个“象”“景”则是指由此引发读者多方面联想所营造出的新的意象和意境。由道家与《周易》关于“言”(语言)、“意”(思想或意义)、“象”(象征某种深意的具体形象)三者关系的学说发展而来。魏晋至唐代的诗学倡导“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旨在追求文本之外的精神蕴涵和意象之美。这一术语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趣味与审美境界。

示例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司空图《与[汪]极浦书》) (诗歌所描写的景致,犹如蓝田蕴藏着美玉,玉的烟气在温暖的阳光中若隐若现,可以远远望见,但是不能就近清楚地观察。通过欣赏诗歌景象而产生的之外的景象,岂可容易表达出来呀!)

盖诗之所以为诗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言外,其言在意外。 (彭辂《诗集自序》) (大概诗之所以成为诗,就在于神韵在物象之外,物象在语言之外,语言在意义之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