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3:01
《忠义士豫让吞炭》,又名《豫让吞炭》,元代戏曲家杨梓的代表作。全剧根据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改编,写晋国智伯的家臣豫让为了报主人之仇,“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变形装疯,最后自刎身死的悲壮故事。本剧属于末本。出场人物有正末—豫让(第一、三、四折),张孟谈(第二折)、智伯、赵襄子等。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套十曲)春秋时,晋国由六卿执政,其中智伯势力最强。在并吞范、中行二卿的封地后,智伯又企图吞并韩、赵、魏三家以独掌晋权,遂设宴请来赵襄子、韩康子、魏恒子,威逼三家割让封地。赵襄子怒而离席,智伯约韩、魏二家合兵攻赵。智伯家臣豫让冒死谏其主勿动不义之师,受责问斩,经韩、魏说情方免。
第二折:([正宫·端正好]套十一曲)赵襄子知三家合兵讨伐,逃往晋阳。智伯欲以水攻,晋阳危在旦夕。赵家臣张孟谈出城用反间计争取得韩、魏,决堤放水反淹智伯军,赵活捉智伯而杀之。
第三折:([越调·斗鹌鹑]套十四曲)豫让为主报仇,潜入赵宅厕房,被赵襄子搜出,以其为主报仇,义举而释之。
第四折:([中吕·粉蝶儿]套十三曲)豫让复仇之心不变,乃漆身改容夕吞炭改变嗓音,伏于桥下,待赵襄子经过时行刺,然而又被襄子抓获。豫让向赵求得衣服一件,剁成碎片泄愤,随后自刎而死。
杨梓(1260~1327) 元代戏曲作家。海盐澉浦(今浙江海盐)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在宋朝做官。父杨发,宋右武大夫降元,领浙东西市舶总司事,任福建安抚使等职。迁居澉浦。杨家世代以海运为业,航海贸易往来于爪哇等地,远至波斯。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元兵征爪哇,杨梓任招谕宣慰司官,随大臣伊克穆苏率500余人,船10艘,先往招谕。以功封安抚总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后辞官归里。死后赠两浙都转运盐使、上轻车都尉,追封弘农郡侯,谥康惠,葬于澉浦南北湖畔。
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是官位最高的一位。杨梓熟谙音律,以善唱南北曲著名浙西,与当时著名散曲家贯云石友善,并得到贯的指点。当时海盐流行南北歌调,杨家童仆都以善唱南北曲出名,散曲研究家一般都认为南戏海盐腔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是经杨梓等加工后发展而成的。元姚桐寿《乐郊私语》记载:“海盐少年,多善歌乐府,皆出于澉川杨氏。”20世纪50年代前,澉浦杨家“牌子”远近闻名,其艺人则自称为“杨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