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5 21:35
贝氏高原鳅学名Trilophysa bleekeri (Sauvage et Dabry),科属鳅科。
体略呈圆筒形,后段侧扁。头锥形,头宽稍大于头高。吻略钝,吻长与眼后头长约等。口下位,弧形,唇狭,光滑或有浅皱褶,下唇中部具缺刻。须3对。背鳍起点距吻端略大于至尾鳍基。体裸露,侧线完全、清晰。精巢分为左右两叶,卵巢为单一囊状。繁殖季节雄鱼出现明显的“珠星”等副性征。
成熟卵淡黄色,卵径较小(直径0.94—1.10mm),遇水后产生强黏性。在水温9.0—12.8℃下,胚盘在受精后4h20min开始分裂,在19h50min和27h40min时达到囊胚期和原肠期,64h40min胚孔封闭,287h时部分胚胎开始出膜,405h30min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32±0.23)mm,肌节36—38对,眼和躯干部黑色素细胞明显,胸鳍原基发育良好。出膜后第5天仔鱼体侧和头部出现浓密的感觉芽。到第8天时全长(6.05±0.41)mm,卵黄吸收完全。仔鱼鳔一室和鳔二室分别于出膜后第30天和第50天形成。第55天的仔鱼全长(14.05±1.01)mm,肌节52—53对,体侧出现7—8条黑色素带,各鳍鳍条数目与成鱼基本一致,但仍有少量鳍褶存在。仔鱼的卵黄囊体积减小速度为0.027mm3/d,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由初出膜时的31%增加到最后的42%左右。
小型鱼类,生活于开阔河流和山溪石滩浅水处。食着生藻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