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30 09:56
贞观宝翰亭位于唐叔虞祠东侧,昊天神祠西侧,又名唐碑亭。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始建,历代屡修。
历史沿革
初为一楹,面西;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改建为三楹,并改为南向,邑令周宽并题加“贞观宝翰”匾额。1984年,增建月台。该亭坐北向南,悬山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亭高6?15米,坐落在1?5米的台基上,占地面积109平方米。亭内东西各置一巨碑,东面为唐太宗李世民于646年(贞观二十年)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并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特点,中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为飞白体。碑趺为矩形石礅,苍实古朴。全碑共1203字,碑文分为序文、铭文两个部分。序文为骈体文,铭文为四言古体。全文先从历史说起,歌颂了周朝的政治和晋国唐叔虞建国的政策,宣扬儒学“仁爱”思想;然后笔锋转向现实,揭露和鞭笞了隋王朝的昏暗,以至引起神人共怒,婉转地说出唐王朝的建立乃是天意,并求赖神功继续保佑唐朝国祚“芳猷永嗣”。书体飞逸洒脱,风格雄奇,笔力遒劲。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碑阴刻初唐功臣长孙无忌、萧蠫、李?、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诸功臣名衔。右面为邑人杨瘫镌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按原碑拓片摹钩刻成的复制碑,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由于复制工艺高超,与真品如出一辙,难辨真伪。
亭内北壁上有李世民线刻画像,东壁上嵌有朱彝尊集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的石刻。西壁上还嵌有清康熙年间太原知府周令树撰《重建晋祠碑亭记》石刻。
《晋祠之铭并序》碑,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为晋祠人文景观中最古老的遗存,被列为晋祠“三大铭刻”之首。周令树的《重建晋祠碑亭记》情文并茂,书法亦佳,被当时著名学者阎若璩所推崇,与傅山所书“晋源之柏第一章”及曹溶所作《晋祠纪游》12首,合称“晋祠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