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定位

更新时间:2023-11-22 16:42

在开发、生产一个产品时,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档次上,和产品定位有关,叫做质量定位。

原理简介

误区

一般的观点认为,产品质量越高越好,质量愈高,价值就愈高,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质高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市场上受欢迎。因为质高则价高。有许多消费者,他们希望购买质稍次,但价格便宜的产品。日本电器质量高,但许多国人还是买中国电器,虽然国产电器质量低于日本电器,可它便宜。 一方面,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很难量化的,即使通过某些质量标准,如ISO质量系列的认证,说明你的产品质量比其它企业高,但在市场上,尤其消费者的认同并不一定与这些标准相符合,消费者对质量的认识往往有其个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市场上并不一定都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在许多区域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消费者往往更青睐于质量在一定档次上,但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案例分析

台湾伞在进军美国市场时,备受冷落。他们认为美国是一个有钱社会,一定是因为自己的伞太低档,于是下大力气,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层次,但结果是在美国市场仍不受欢迎。台湾制伞业大惑不解。这时,有位营销专家建议应该把质量定位在最低层次上,成为一次性产品,肯定能打开市场。制伞厂老板如法炮制,果然一举奏效。现在,台湾低档伞在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位于质量优良的产品则比比皆是。劳斯莱斯车就是一例。国内有一个汽车厂家的试车场仅有足球厂大小,车辆象征性的跑两圈儿就完了。这跟劳斯莱斯车比起来可就小巫见大巫了。每辆劳斯莱斯车出厂前均经过5000公里的试车,哪怕有一点儿小毛病,也不准出厂。

香港慧聚有限公司1992年底挥师大陆市场,他们出产的“优美”办公家具售价比上海高出一倍以上,但畅销程度比上海本地产家具好出10倍以上,仅仅头三个月,销售额就顶破100万港币大关。

天津“狗不理”包子闻名全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今,人们的口味不断提高,各种名家菜系不断涌现,而“狗不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大众化食品,牌子非但不倒,反而生意越来越红火。“狗不理”享誉全国、长盛不衰的秘诀何在呢? “狗不理”包子的经营者懂得,若想使包子这样一种大众化商品经营成功、出人头地,必须要在质量上下狠功夫。“狗不理”包子 100多年来脚踏实地攻优夺誉,先质后量,以质求量,用质竞争,创出了名牌形象,获取了经营的成功。

考虑因素

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位上应该能够正确认识质量的位置。消费者对于市场上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怎样、消费者对质量的认识水平、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等应该成为企业质量定位的重要考核因素。

在进行质量定位上,还应该考察质量的边际效益。即质量的边际投入和边际收益应相等。也就是花在质量提高上的最后一元钱要收到相同价值的收益。这个提高了质量档次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肯定比其它产品能有更高的价格,当高价售出产品后产生的增值大于为提高档次所投入的费用时,那么,把产品定位在高质区就是正确的。如果产品质量继续提高,产品成本继续增加,当为提高质量所投入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相等时,就到了一个点,这就是质量定位点,低于这个点,产品还有潜力可挖;高于这个点,则企业得不偿失。

理论发展

定位理论

按照艾尔·列斯与杰克·特罗的理论,已成为一个传播过多的社会,而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抵御这种“信息爆炸”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最小努力法则--痛恨复杂,喜欢简单。现有产品在顾客心目中都有一定的位置,例如,人们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大饮料生产商,格兰仕是中国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北京同仁医院是中国最著名的眼科医院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在与消费者长期的交易中所拥有的地位,是其他人很难取代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定位的基本原则不是去创造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去操纵人们心中原本的想法,去打开联想之结,目的是要在顾客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唯其如此,方能在市场上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一般说来,企业在营销中的失策表现为两大类:一是在市场逐渐成熟后,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构思新的定位,从而使其陷入困境。例如,在冰箱、电视机等已成为国内的成熟技术之时,再有一个厂家去宣传自己是第一个引进外国技术,就会让人笑掉大牙。而海尔、长虹等企业诉求“海尔,中国造”、“长虹,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已任”,则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二是随着企业不断扩张和进行多元化角逐,而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愈来愈模糊。美国雪佛莱汽车公司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过去,雪佛莱汽车是美国家庭汽车的代名词,但在雪佛莱将生产线扩大到涵盖卡车、跑车等车型后,消费者心中原有的“雪佛莱就是美国家庭房车”的印象焦点反而模糊了,而让福特站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在中国,“三九胃泰”曾是著名的胃药生产商,而后,又扩张到啤酒的生产,这无疑是为厂家出了个大难题:饮酒对胃肠道是一个不良刺激,自己生产的产品又是治疗胃病,是酒好还是胃药好?这不正是“矛盾”这一古代寓言的现代翻版吗?然而,这也正是“定位”理论的用武之地。

定位的真谛就是“攻心为上”,消费者的心灵才是营销的终级战场。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看定位,它不是要琢磨产品,因为产品已是生出来的孩子,已经定型,不大容易改变,而容易改变的是消费者的“心”。

定位模式

模式一:消费者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在超载的信息中,消费者会按照个人的经验、喜好、兴趣甚至情绪,选择接受哪些信息,记忆哪些信息。因此,较能引起兴趣的产品种类和品牌,就拥有打入消费者记忆的先天优势。例如,中国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最初是以生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而一举成名。它的成功就是由于,产品定位准确,而广告定位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源于一首人人熟知的儿歌,很容易引进儿童与家长的共鸣。 模式二: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在各种媒体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最需要简单明了的信息。广告传播信息简化的诀窍,就是不要长篇大论,而是集中力量将一个重点清楚地打入消费者心中,突破人们痛恨复杂的心理屏障。在这一点上最令人称道是中国的一种驱虫药广告,只须服两片,治蛲虫是两片,治钩虫也是两片。人们也许记不住复杂的药品名称,但只需说“两片”,药店的售货员就知道你要的是什么药。反过来,如果厂家在广告中介绍它的产品如何如何先进,效果如何显著,其结果可想而知。

模式三: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安全感,消费者会买跟别人一样的东西,免除花冤枉钱或被朋友批评的危险。所以,人们在购买商品前(尤其是耐用消费品),都要经过缜密的商品调查。而广告定位传达给消费者简单而又易引进兴趣的信息,正好使自己的品牌易于在消费者中传播。如果一位消费者要买驱虫药,必然先向朋友打听,一说“两片”,既满足了消费者安全感的需要,也无须记一些专业名词。

模式四: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虽然一般认为新品牌有新鲜感,较能引人注目,但是消费者真能记到脑子里的信息,还是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而言,它是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公司”,一个“机构”,而在一般消费者心目中,可口可乐是一种甜美的、深色的、加了碳酸气的饮料,可口可乐是一个著名饮料品牌。如果,可口可乐公司那天心血来潮,去生产热门的香烟或者是啤酒,也许正是可口可乐的可叹可悲之时。

模式五: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虽然盛行一时的多元化、扩张生产线增加了品牌多元性,但是却使消费者模糊了原有的品牌印象。美国舒洁公司在纸业的定位就是一例。舒洁原本是以生产舒洁卫生纸起家的,后来,它把自己的品牌拓展到舒洁纸面巾、舒洁纸餐巾以及其他纸产品,以至于在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中,拥有了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然而,正是这些盲目延伸的品牌,使消费者失去了对其注意的焦点,最终让宝洁公司乘虚而入。难怪一位营销专家以美国人幽默方式发问:舒洁餐巾纸,舒洁卫生纸,到底哪个牌子是为鼻子而设计的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